字好书
题山水图

《题山水图》

时间: 2025-04-30 05:22:06

诗句

江上何所有,高低千万峰。

结庐覆以茅,取足聊自容。

绿树既蓊郁,清溪亦溶溶。

地僻重车马,猿鸟得相从。

日落沙际明,寒烟澹疏松。

苍茫云霞外,隐见青芙蓉。

悠然一舸还,好景时独逢。

归来山月出,古刹鸣昏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06

原文展示

题山水图
作者:刘基 〔元代〕

江上何所有,高低千万峰。
结庐覆以茅,取足聊自容。
绿树既蓊郁,清溪亦溶溶。
地僻重车马,猿鸟得相从。
日落沙际明,寒烟澹疏松。
苍茫云霞外,隐见青芙蓉。
悠然一舸还,好景时独逢。
归来山月出,古刹鸣昏钟。


白话文翻译

江面上有什么呢?高耸低矮的山峰数不胜数。
我在这里建了一座茅草屋,足够我自得其乐。
绿树生机盎然,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
这个偏僻的地方不见车马的喧嚣,猿猴和鸟儿得以自在相伴。
日落之时,沙滩上变得明亮,寒烟在稀疏的松林中飘荡。
苍茫的云霞之外,隐约可见青色的芙蓉。
悠然地,一只小船归来,恰好遇见这美好的景色。
回到家中,山头的月亮升起,古老的寺庙发出暮钟的鸣响。


注释

  • 结庐:建造房屋,指在山水之间居住。
  • 聊自容:勉强满足自己的生活。
  • 蓊郁:形容树木茂密。
  • 溶溶:形容水流平滑而清澈。
  • 猿鸟得相从:指猿猴和鸟儿在一起,传达自然和谐的意境。
  • 寒烟:指冷清的烟雾,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青芙蓉:指青色的荷花,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古刹:古老的寺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元末明初动乱的时代,致力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他的诗歌多表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题山水图》的创作背景与刘基的隐逸思想密切相关。在元代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刘基选择隐居山水之间,寄情于自然,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山水图》是一首描绘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诗,刘基以优美的文字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美与宁静。全诗通过描绘江边的山峰、茅屋、绿树、清溪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诗人以“结庐覆以茅”的朴素生活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对自我内心的追求。

诗中“地僻重车马,猿鸟得相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形成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诗人选择隐居,表现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结尾部分“归来山月出,古刹鸣昏钟”,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峰,暗示着一种归宿感与精神的安宁。古刹的钟声与山月的升起,仿佛在呼唤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通过这首诗,刘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越,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何所有,高低千万峰:诗人开篇就抛出一个问题,接着以山峰的高低变化引入自然景观。
  2. 结庐覆以茅,取足聊自容:诗人选择茅草屋作为栖息之地,表达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3. 绿树既蓊郁,清溪亦溶溶:描绘了环境的生机与清澈的水流,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氛围。
  4. 地僻重车马,猿鸟得相从: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5. 日落沙际明,寒烟澹疏松: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6. 苍茫云霞外,隐见青芙蓉:借助云霞与芙蓉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7. 悠然一舸还,好景时独逢:小船归来,恰好遇见美景,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悠然自得。
  8. 归来山月出,古刹鸣昏钟:结束时的宁静归宿,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塑造出和谐的意象。
  • 对仗:如“日落沙际明,寒烟澹疏松”体现了对称美。
  • 拟人:通过“猿鸟得相从”表现自然中的生命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对世俗的淡泊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代表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 茅屋:朴素的生活象征,体现诗人对简约生活的向往。
  • 猿鸟:象征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月夜:象征宁静的归宿与内心的安宁,往往与思考与回归相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题山水图》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基
    • D. 白居易
  2. 诗中“结庐覆以茅,取足聊自容”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对奢华生活的追求
    • B. 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 C. 对世俗的厌恶
    • D. 对繁华的向往
  3. 诗中的“红莲”指的是?

    • A. 青芙蓉
    • B. 生活的烦恼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古刹的钟声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相似,但王维更侧重于秋日的静谧,而刘基则是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精舍纳凉 行宽禅师院 同越琅琊山 南园陪王卿游瞩 园亭览物 游溪 寒食后北楼作 郡中西斋 咏玉 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文套语 剔肤见骨 四元 条形码 砧锧 以一警百 水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秽滓 普鲁士式道路 包含祈的词语有哪些 规矩钩绳 韋字旁的字 赃秽狼藉 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