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11:33
过商山
王贞白 〔唐代〕
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商山游历的情景。作者在白云缭绕的山根下,一夜停留,偶尔经过一个采麝香的村庄。虽然远处的山峰看起来像是蜀地的山,但白天却听不到猿声。溪边的马儿站在浅沙中,人们在小路上喧哗。明天我将丢弃衣衫,步步走入金色的大门。
王贞白,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情感细腻,语言清新。他的诗风清逸、自然,常常借景抒情。
《过商山》是在作者游览商山时所作,商山位于今陕西省,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诗人常常在游历中感悟人生、抒发情怀。
《过商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首联“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通过描绘一夜的停留与村庄的点滴,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接下来“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山的雄伟与宁静,白天的安静更显得自然的和谐。第三联“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展现了人们的活动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最后一句“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洒脱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繁华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商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繁华的淡然,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采麝村”主要是指什么?
A. 产麝香的村庄
B. 采药的村庄
C. 渔村
诗中“明朝弃襦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期待轻松生活
B. 想要回归繁华
C. 渴望名利
诗中“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反映了什么?
A. 高山的雄伟
B. 自然的宁静
C. 生活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