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7
送远客
作者: 张籍 〔唐代〕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
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
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在南原的送别之地,秋水映照着仍然生长的草丛。
我们曾是一起思念故乡的旅人,如今却各自踏上不同的旅程。
是谁会寄来归乡的信呢?随着距离的渐远,我只能询问未来的行程。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却没有人去古城登高。
作者介绍:张籍(约 766-830),字希声,号龙溪,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迁至长安。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语言平易著称,尤其擅长描写送别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张籍的游历生涯中,朋友间的离别情景在当时社会中非常普遍。重阳节是重要的节日,诗人通过这一节日的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送远客》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思念。诗的开篇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南原的秋水与草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惆怅的氛围。诗人通过写景,传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同作忆乡客”一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曾一起分享故乡的思念之情,如今却因各自的旅途而不得不分离,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倍感遗憾。接下来的“因谁寄归信”,则透露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思索,诗人渴望能够得到一封来自故乡的信件,但在渐行渐远中,似乎这种希望变得渺茫。
最后一句“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象征着对亲友的思念与祝福,但此时的古城却是冷清无人,反映了人心的孤独与疏远。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现了送别时的伤感与对故乡的眷恋,让读者在简洁的字句中体会到浓厚的情感冲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哪一天?
“南原相送处”中“南原”指的是?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