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0
少年行
作者:张籍 〔唐代〕
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
独对辇前射双虎,君王手赐黄金珰。
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
百里报仇夜出城,平明还在娼楼醉。
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
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
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
少年从猎场归来,刚刚在禁中被任命为羽林郎。
他独自面对着车前射杀双虎,君王亲手赐予他黄金的装饰。
在城里每天斗鸡,赢得了刻有名字的宝刀。
为了报仇,他夜间出城,清晨还在娼楼中醉酒。
远远听闻敌人已经到达平陵,不等召令就骑马出发。
斩杀了名王献给桂宫,封侯的那一天就在正午。
他不是六郡中的良家子,经过百战才获得边城的功绩。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生于大历年间,活跃于唐代中期。他的诗歌以描写士人生活和边塞风光著称,语言简练,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少年行》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边境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年轻士人的勇敢与豪情,反映出时代背景下英雄主义的追求。
《少年行》是一首描绘年轻士人生活的诗,展现了他们在朝廷和战场上的英勇形象。诗中通过猎场、斗鸡、报仇等场景,描绘了少年们的激情与斗志。开篇即以“少年从猎出”引入,表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勇猛。接着,提到少年在禁中获得荣誉,显示出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受到的重视。
诗中对战斗的描绘如“斩得名王献桂宫”表现了年轻士人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强调了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荣耀的主题。最后一句“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更是点出这些少年并非出身显赫,而是通过战斗获得的成就,强调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整首诗虽然短小,但意蕴深厚,既有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也有对年轻人追求理想的寄托,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对比在于少年在城市中斗鸡与战场上的勇敢形成鲜明对照;象征方面,宝刀和黄金珰分别象征胜利与荣华,强调了成就的双重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年轻士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个人奋斗的强调,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与战场上积极拼搏的精神面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羽林郎"指的是哪种身份?
A. 农民
B. 皇帝的近卫军
C. 商人
D. 学者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黄金珰"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人张籍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出塞》与《少年行》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英雄气概,前者更注重边境生活的艰辛,而后者则强调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二者在主题与风格上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