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9:02
作者: 王之望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暮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
元宵夜的美丽景色,京城的灯火辉煌,映照着春天的色彩。
仙山高耸,龙头衔着吉祥的蜡烛,银色的宫阙在空中如碧玉般闪亮。
紫色的烟雾深深地拥抱着,孤零零的黄云升起,令人高兴的是在此时见到了阳光。
云中,侍臣像鹤一般伫立。
雾散云卷,珠帘遍开,翠绿的暮色中美人争相出门。
在众多美女中,恰逢天上人间合一之时,忽然听到清脆的鸣声。
披着貂皮小帽,骑马随车而行,仍然怀念少年时代的豪情。
如今面对山城的明月,唯有叹息。
作者介绍: 王之望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宵佳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的追忆。诗人通过描绘灯火辉煌的元宵夜,展现了人们的欢庆与热闹,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王之望的《永遇乐》(和钱处和上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宵夜的盛况。整首词在描写灯火辉煌、春色满园的景致时,融入了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开头几句描绘了元宵夜的绚丽景象,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热闹与欢快。而随着词意的展开,诗人转向了对过往的怀念,尤其是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追忆,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感慨,仿佛在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整首词通过对比与感叹,成功地传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思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逐句解析: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暮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对元宵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庆,传达出一种既欢乐又伤感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元夜”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诗中“鳌冠仙山”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岳
B. 常青树
C. 仙人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感叹岁月流逝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