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永遇乐(和钱处和上元)

《永遇乐(和钱处和上元)》

时间: 2025-05-08 01:09:02

诗句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暮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9:02

诗词名称: 永遇乐(和钱处和上元)

作者: 王之望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暮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

白话文翻译:

元宵夜的美丽景色,京城的灯火辉煌,映照着春天的色彩。
仙山高耸,龙头衔着吉祥的蜡烛,银色的宫阙在空中如碧玉般闪亮。
紫色的烟雾深深地拥抱着,孤零零的黄云升起,令人高兴的是在此时见到了阳光。
云中,侍臣像鹤一般伫立。
雾散云卷,珠帘遍开,翠绿的暮色中美人争相出门。
在众多美女中,恰逢天上人间合一之时,忽然听到清脆的鸣声。
披着貂皮小帽,骑马随车而行,仍然怀念少年时代的豪情。
如今面对山城的明月,唯有叹息。

注释:

  • 元夜: 指元宵节的夜晚,象征团圆和欢庆。
  • 鳌冠仙山: 鳌冠为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高耸的山岳。
  • 瑞烛: 吉祥的蜡烛,象征着光明和吉祥。
  • 钧天: 指天上的众神,合处表示神与人的和谐。
  • 鸣清跸: 指清脆的鸣声,象征着高洁的声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宵佳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的追忆。诗人通过描绘灯火辉煌的元宵夜,展现了人们的欢庆与热闹,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之望的《永遇乐》(和钱处和上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宵夜的盛况。整首词在描写灯火辉煌、春色满园的景致时,融入了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开头几句描绘了元宵夜的绚丽景象,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热闹与欢快。而随着词意的展开,诗人转向了对过往的怀念,尤其是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追忆,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感慨,仿佛在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整首词通过对比与感叹,成功地传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思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 描绘元宵夜的美丽景色,灯火通明,春天的色彩在这里熠熠生辉。
  2.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 仙山高耸,龙象征吉祥,银色宫阙在空中闪耀。
  3.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 紫色烟雾环绕,孤独的黄云升起,天边的阳光令人欢喜。
  4. 云里,侍臣鹄立。

    • 云中,侍从如鹤般伫立,构成一幅静谧的画面。
  5.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暮娉婷争出。

    • 雾气散去,霞光卷起,珠帘拉开,佳人争相出门。
  6.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 在众多美女中,天上人间合一,忽然听到清脆的鸣声。
  7.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 身着貂裘,骑马随车,仍然怀念年轻时的豪情。
  8.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

    • 如今对着明月,唯有感叹岁月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 “鳌冠仙山”用鳌来比喻高耸的山,增强了气势。
  • 拟人: “侍臣鹄立”将侍臣比喻成鹤,表现出高雅与静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提高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对元宵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庆,传达出一种既欢乐又伤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夜: 象征团圆和欢乐的节日。
  • 灯火: 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 仙山: 代表着美好与理想的境地。
  • 貂裘: 象征着富贵与豪华。
  • 皓月: 象征着清冷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元夜”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2. 诗中“鳌冠仙山”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岳
    B. 常青树
    C. 仙人

  3.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感叹岁月流逝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之望的《永遇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节日的描绘上都有浓厚的情感,但王之望更侧重于元宵的热闹景象,而苏轼更关注于对月的思考与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体现了对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之望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二 句 其一 跋太白醉草 乌夜啼 春思 浣溪沙 其二 菩萨蛮 其二 被责三十年蒙恩召还行在方驻跸钱塘书呈子常侍郎 次韵晁以道嘲陈叔易得官入京 同官李仲益赠张思仲家歌人团茶因题其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缶字旁的字 烁玉流金 酉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锋芒毛发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包含辍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客馔 虚城 凤髓龙肝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诗结尾的成语 电视点播 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蜗舍荆扉 齊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系风捕影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