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1:47
送崔升归上都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旧寺寻遗绪,
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
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
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
为尔一沾巾。
在古老的寺庙中,我寻找着昔日的痕迹,
归心似箭,却又难以摆脱世俗的尘埃。
早晨的黄莺,您在何处做客呢?
古老的树木下,有多少人家呢?
白发已染,经历了太多的艰难,
沧海与洲边,春天将尽。
临别之际,我流下几行泪水,
为你擦拭泪水的手帕。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旧寺”、“早莺”、“白发”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刘长卿(约 720-791),字君彦,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语言清新,情感真挚。长卿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写于崔升即将返回上都(今北京)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映射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友谊珍贵的感悟。
《送崔升归上都》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朋友崔升的深切依依。在开头,诗人通过“旧寺寻遗绪”描绘了一种怀旧的氛围,隐含着对过去友谊的珍视。而“归心逐去尘”则表明了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朋友归去,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这段情谊。接下来的“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世间孤独的反思。随后“白发经多难”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艰辛,诗人把自己的白发与朋友的离去联系在一起,增添了情感的厚度。最后“临期数行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流下的泪水不仅是对离别的痛苦,也是对友谊的真挚承诺。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出唐代诗歌兼具深刻与优美的特点。
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无常,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展现出唐代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中“归心逐去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提到的“早莺”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为尔一沾巾”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