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崔升归上都

《送崔升归上都》

时间: 2025-05-06 18:01:47

诗句

旧寺寻遗绪,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为尔一沾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1:47

原文展示:

送崔升归上都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旧寺寻遗绪,
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
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
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
为尔一沾巾。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中,我寻找着昔日的痕迹,
归心似箭,却又难以摆脱世俗的尘埃。
早晨的黄莺,您在何处做客呢?
古老的树木下,有多少人家呢?
白发已染,经历了太多的艰难,
沧海与洲边,春天将尽。
临别之际,我流下几行泪水,
为你擦拭泪水的手帕。

注释:

字词注释:

  • 旧寺:古老的寺庙,这里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遗绪:遗留下来的痕迹,指往日的情感和记忆。
  • 归心:归家的心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逐去尘:逐渐摆脱世俗的尘埃,意指心中烦恼渐去。
  • 早莺:早春时节的黄莺,寓意春天的到来。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沉淀。
  • 白发:形容年老,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 沧洲:指沧海与洲,象征着广阔的自然环境。
  • 临期:临近分别的时候。
  • 沾巾:用手巾擦拭泪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旧寺”、“早莺”、“白发”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 720-791),字君彦,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语言清新,情感真挚。长卿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崔升即将返回上都(今北京)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映射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友谊珍贵的感悟。

诗歌鉴赏:

《送崔升归上都》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朋友崔升的深切依依。在开头,诗人通过“旧寺寻遗绪”描绘了一种怀旧的氛围,隐含着对过去友谊的珍视。而“归心逐去尘”则表明了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朋友归去,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这段情谊。接下来的“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世间孤独的反思。随后“白发经多难”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艰辛,诗人把自己的白发与朋友的离去联系在一起,增添了情感的厚度。最后“临期数行泪”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流下的泪水不仅是对离别的痛苦,也是对友谊的真挚承诺。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出唐代诗歌兼具深刻与优美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寺寻遗绪:在古寺中寻找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2. 归心逐去尘:想回家却难以摆脱世俗的烦恼,显示出内心的挣扎。
  3. 早莺何处客:春天的黄莺在何处栖息,借此询问友人去向,暗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
  4. 古木几家人:古老的树木下有多少人家,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5. 白发经多难:白发已染,经历了许多艰难,感叹人生的坎坷。
  6. 沧洲欲暮春:沧海与洲边,春天将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7. 临期数行泪:临别之际,流下几行泪水,表现出不舍之情。
  8. 为尔一沾巾:用手巾为你擦泪,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经历,暗示人生的苦涩。
  • 拟人:黄莺被赋予了生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如“旧寺”和“归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无常,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展现出唐代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寺:象征着过往的回忆和沉淀的情感。
  • 早莺:象征着春天的新生与生命的希望。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归心逐去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世俗烦恼的困扰
    • D. 对友人的祝福
  2. 诗中提到的“早莺”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友谊
    • C. 春天
    • D. 离别
  3. 诗的最后一句“为尔一沾巾”意味着什么?

    • A. 友谊的珍贵
    • B. 生活的艰难
    • C. 自然的美丽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感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展现了更为深刻的社会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 《刘长卿诗文集》

相关查询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 次韵刘宪诗二首 次韵李汉老诗 次韵黄宰一源亭二首 次韵傅茂元二绝 次韵长汀壁间韵 次韵蔡学士梅诗 次友石台诗韵 次翁来借诸家易解闻已有新说以诗借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浅教 巛字旁的字 续貂 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行作吏 体规画圆 退愦 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园吏 歺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囊漏储中 二字旁的字 赍志以没 峻阪盐车 三撇旁的字 冰消冻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