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39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
作者:刘长卿 〔唐代〕
佐郡愧顽疏,殊方亲里闾。
家贫寒未度,身老岁将除。
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
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
落日栖鸮鸟,行人遗鲤鱼。
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省与感慨。诗人做官,内心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才能不足;虽然身处异地,但对故乡依然亲切怀念。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年纪渐长,感觉时光流逝。曾经有一位僧人经过雪山,依靠阳光在野外安顿下来。诗人有药材但因远赴他乡而难以利用,梅花在幽静的居所中绽放。夕阳西下,鸟儿栖息,过路的行人留下了鱼。诗人感到自愧不如,无法与高雅的文人相提并论,心中惭愧。
刘长卿,字慎行,号静斋,唐代诗人,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情感细腻,语言清新,深受后人推崇。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心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愧疚感和孤独感,展现了唐代士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人开头就以“愧”字引出全诗,表明自己在仕途上的失落与无奈。接着通过对家境、年岁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诗中提到的“雪山僧至”与“阳野客舒”,则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诗的孤独氛围。
后面的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思考。梅花的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而夕阳下栖息的鸟儿,传递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忧伤的情感。最后两句以“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文学成就的崇敬与自愧之情,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士人在仕途失意、生活困顿时的无奈与愁苦。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友情与文学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中提到的“高文”指的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司马相如
D. 白居易
诗人感到愧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家境贫寒
B. 才能不足
C. 年纪太大
D. 远离故乡
诗中“梅发对幽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孤独的接受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友情的珍视
对比刘长卿的《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和王维的《鹿柴》,二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怀,但刘长卿更多地涉及个人的愧疚与孤独,而王维则展现出一种淡泊与宁静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