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29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
作者: 苏轼 〔宋代〕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我写的诗就像一匹生病的骏马,悲鸣着向衰败的野草哀诉。
可惜却有儿子是真正的骏马,一喷气就能将群马击倒。
调养气息不要急于吟咏,声名过早会招来嫉妒。
风和涛借助笔力,势头追逐孤云而去。
不如陶渊明的儿子,围绕着院子寻找梨和枣。
你看我这押韵的功力,已经胜过郊外和海岛的风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自然,常以生活体验为题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他思考人生与艺术之际。诗中借助对比表达了对自己创作状态的不满,同时对后辈的期望,展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以病骥比喻自己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苏轼对自己诗作状态的自省与不满。通过对比“真骥子”,即年轻有为的后辈,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后辈的欣赏,更隐含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质疑。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中提到“养气勿吟哦”,这是对创作态度的反思,提醒自己不要急于成名,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接着,诗人以“风涛借笔力”来形容创作的灵感,如同自然的力量,显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与探索。最后,提到陶渊明的生活,强调了回归自然的优雅人生,呈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押韵等技巧,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诗歌造诣。在意象上,诗中涉及的“骏马”“梨枣”等,富有生动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与自然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诗作的不满、对后辈的期望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自比什么?
诗中提到的“陶家儿”是谁?
“养气勿吟哦”意在提醒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