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8:03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沉沉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馀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我和几位朋友,在京城中策马而行。
我官职微小,闲暇时便来此游玩。
在幽静的道观之中,我心中渴望的正是此刻。
到门口时,车马已返回,进入院中时,手杖随身而来。
四月的初夏,清和的气候,树木刚刚繁茂。
微风轻拂,树影摇曳,鸟儿依恋着残花的枝头。
傍晚时分,天气又晴朗,东南的天空披上了晚霞。
在西廊下摆酒,等待月亮升起,杯酒渐渐推迟。
不久,皓月升起,仿佛与我们相约。
月光照耀,宫殿的角落相互交错。
整夜在清冷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不知疲倦。
长安这个名利之地,有多少人知道这种兴致呢?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朴素自然,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疾苦,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叙事见长,流传甚广。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玩道观、观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道观夜景,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与友人同游的欢乐时光。开篇点明身份与背景,诗人虽身处名利之地,但因官职微小而显得悠闲自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通过“清和四月初”、“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等句,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夏图景,表现出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尤其是“东南馀霞披”的描写,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当夜幕降临,酒宴开始,诗人与友人们在月下畅饮,欢声笑语,尽情享受这一刻的惬意。诗中“须臾金魄生”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月亮的升起,似乎预示着浪漫和希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中,表达了诗人对寂静夜晚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体现了白居易追求心灵自由与自在的生活理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世界的淡泊态度。通过对夜晚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生活理念。
白居易的《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金魄”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