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东湖二首

《东湖二首》

时间: 2025-04-26 07:07:53

诗句

晚景微雨歇,逍遥湖上亭。

波闲鱼弄饵,树静鸟遗翎。

性野难依俗,诗玄自入冥。

何繇遂潇洒,高枕对云汀。

雨气消残暑,苍苍月欲升。

林间风卷簟,栏下水摇灯。

迥野垂银镜,层峦挂玉绳。

重期浮小楫,来摘半湖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7:53

原文展示:

东湖二首
作者: 李群玉

晚景微雨歇,逍遥湖上亭。
波闲鱼弄饵,树静鸟遗翎。
性野难依俗,诗玄自入冥。
何繇遂潇洒,高枕对云汀。
雨气消残暑,苍苍月欲升。
林间风卷簟,栏下水摇灯。
迥野垂银镜,层峦挂玉绳。
重期浮小楫,来摘半湖菱。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细雨刚刚停歇,我在湖上的亭子里悠然自得。
湖面波澜不惊,鱼儿在嬉戏,树木静谧,鸟儿遗落的羽毛随风而落。
我性情放荡,难以依附于世俗,诗意深邃,自动融入了幽暗的境界。
为何我能如此潇洒自如,枕着高高的云影,安然自得。
雨后的气息消散了夏日的余热,苍苍的月亮即将升起。
林间的微风拂动着竹席,栏杆下的水面摇曳着灯光。
远处的野外如同一面银镜,层峦叠嶂仿佛挂着玉绳。
我期盼着在小船上漂浮,来摘取湖中一半的菱角。

注释:

  • 微雨:细小的雨,形容天气的宁静。
  •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性野:指性情奔放、自然。
  • 诗玄:诗歌的深邃与神秘。
  • 高枕:安然入睡,形容轻松自在。
  • 苍苍月欲升:形容月亮即将升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银镜:指湖面如镜,反射景物。
  • 层峦挂玉绳:形容山峦重叠,似乎挂着玉色的绳索,展现出美丽的景象。

典故解析:

李群玉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此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景象展现了湖边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超然洒脱的性情,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字子华,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生活在文人辈出的时代,以清新自然、情景交融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东湖二首》创作于李群玉在东湖游玩时,正值晚秋时节,细雨过后,湖面宁静,周围环境优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东湖二首》是一首诗意盎然的作品,展现了李群玉对湖边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晚景微雨歇”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湖面波纹、鱼儿嬉戏、鸟儿遗羽等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强调自己性情的自由与放荡,表明他难以依附于世俗生活。在此基础上,诗人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渐升的明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与诗意。最后,诗人以“重期浮小楫,来摘半湖菱”结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李群玉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景微雨歇:傍晚的细雨刚刚停下来,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逍遥湖上亭:诗人坐在湖上的亭子里,自由自在地享受自然。
  3. 波闲鱼弄饵:湖面波澜不惊,鱼儿在水中玩耍,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4. 树静鸟遗翎:树木静默,鸟儿的羽毛飘落,增添了宁静的气氛。
  5. 性野难依俗:诗人性情奔放,难以适应世俗的约束,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
  6. 诗玄自入冥:诗的深邃与神秘自然而然地融入心中。
  7. 何繇遂潇洒:为何我能如此潇洒自如,表明诗人对自我状态的自信。
  8. 高枕对云汀:高高的枕头,面对着云雾缭绕的岸边,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9. 雨气消残暑:细雨过后,夏日的余热消散,空气清新。
  10. 苍苍月欲升:即将升起的明月,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之美。
  11. 林间风卷簟:林间的微风拂动竹席,带来凉爽的感觉。
  12. 栏下水摇灯:栏杆下的水面摇曳着灯光,形成优美的景象。
  13. 迥野垂银镜:远处的野外如同银镜般平静,反射着周围的景色。
  14. 层峦挂玉绳:层层山峦似乎挂着玉色的绳索,彰显出自然的美丽。
  15. 重期浮小楫:期待着在小船上漂浮,享受湖中的乐趣。
  16. 来摘半湖菱:希望能来摘取湖中的一半菱角,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波闲鱼弄饵,树静鸟遗翎”,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美感。
  • 比喻:如“迥野垂银镜”,用“银镜”比喻湖面,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卷簟”,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约束的拒绝。通过对湖边景色的细腻描绘,李群玉传达了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着宁静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
  • :代表着洗涤与新生,细雨后的清新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美好,预示着新的开始。
  • 竹席:代表着闲适与自然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性野难依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依赖
    B. 对自由的追求
    C. 对诗歌的热爱

  2. “苍苍月欲升”中的“苍苍”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茫茫的夜空
    C. 朦胧的云彩

  3. 诗的最后一句“来摘半湖菱”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友情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1. 李群玉《东湖二首》王维《鹿柴》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 李群玉的诗更加注重细节描写,而王维则侧重于意境的营造。
  2. 李群玉《东湖二首》孟浩然《过故人庄》

    • 都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但李群玉更加突出自然的细腻美,孟浩然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群玉诗集》

相关查询

明月篇 刘武选百鸟图 冯都督歌 哭幼女行 题三子游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二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二首 其一 和龙丁留别诗韵即以赠行 南社假西泠印社举行临时雅集余以事未与有作 道光壬午为周节庵题所藏李龙眠揭钵图今王仲琡以仇十洲临本属录其诗因与图不同别成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得其所哉 弱水之隔 奉坐 包含隶的词语有哪些 动开头的成语 一丝不挂 社群 黍字旁的字 套问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镸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钩心斗角 掠美市恩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驽箭离弦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