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7:53
东湖二首
作者: 李群玉
晚景微雨歇,逍遥湖上亭。
波闲鱼弄饵,树静鸟遗翎。
性野难依俗,诗玄自入冥。
何繇遂潇洒,高枕对云汀。
雨气消残暑,苍苍月欲升。
林间风卷簟,栏下水摇灯。
迥野垂银镜,层峦挂玉绳。
重期浮小楫,来摘半湖菱。
傍晚时分,细雨刚刚停歇,我在湖上的亭子里悠然自得。
湖面波澜不惊,鱼儿在嬉戏,树木静谧,鸟儿遗落的羽毛随风而落。
我性情放荡,难以依附于世俗,诗意深邃,自动融入了幽暗的境界。
为何我能如此潇洒自如,枕着高高的云影,安然自得。
雨后的气息消散了夏日的余热,苍苍的月亮即将升起。
林间的微风拂动着竹席,栏杆下的水面摇曳着灯光。
远处的野外如同一面银镜,层峦叠嶂仿佛挂着玉绳。
我期盼着在小船上漂浮,来摘取湖中一半的菱角。
李群玉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此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景象展现了湖边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超然洒脱的性情,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向往。
李群玉,字子华,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生活在文人辈出的时代,以清新自然、情景交融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东湖二首》创作于李群玉在东湖游玩时,正值晚秋时节,细雨过后,湖面宁静,周围环境优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东湖二首》是一首诗意盎然的作品,展现了李群玉对湖边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晚景微雨歇”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湖面波纹、鱼儿嬉戏、鸟儿遗羽等细节的描绘,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强调自己性情的自由与放荡,表明他难以依附于世俗生活。在此基础上,诗人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渐升的明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与诗意。最后,诗人以“重期浮小楫,来摘半湖菱”结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李群玉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约束的拒绝。通过对湖边景色的细腻描绘,李群玉传达了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诗中“性野难依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依赖
B. 对自由的追求
C. 对诗歌的热爱
“苍苍月欲升”中的“苍苍”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茫茫的夜空
C. 朦胧的云彩
诗的最后一句“来摘半湖菱”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现实的逃避
C. 对友情的期待
李群玉《东湖二首》与王维《鹿柴》:
李群玉《东湖二首》与孟浩然《过故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