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7:17
送郑权尚书南海
作者:王建 〔唐代〕
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
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
敕设薰炉出,蛮辞咒节开。
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
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
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权尚书南海之行的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七郡的双旌高悬,然而人们都已不记得归来的事。戍楼上铺满了龙脑香,关口处象牙堆积如山。命令设立的薰炉已经点燃,蛮族的辞令和咒语如同节日般欢庆。市集上热闹非凡,山贼被打破,金价低廉,海船纷纷而来。家家户户织着白色的氎布,红蕉树处处可见。郑权已经为国尽忠,不再思念故乡的台上。
王建,字子干,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卒于835年。他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此诗写于郑权出任南海尚书之际,正值国家动荡、边境安全形势严峻。王建与郑权是好友,诗中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表现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送郑权尚书南海》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王建通过描绘繁华的市场、丰饶的土地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家景象。开头两句“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虽然地位显赫,但人们已然忘却归来的喜悦,暗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展现出南海地区的繁荣与活力,市集的热闹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尤其是“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故土的眷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认识。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戍头龙脑”)、对仗(如“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诗歌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念。
诗中提到的“七郡双旌”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权贵与荣耀
C. 乡愁
答案:B
“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表达了什么心情?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国家的忠诚
C. 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市场喧闹”反映了什么?
A. 社会安宁
B. 经济繁荣
C. 战争频繁
答案:B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王建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环境的描写,而王勃则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均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送郑权尚书南海》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