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郑权尚书南海

《送郑权尚书南海》

时间: 2025-05-01 01:17:17

诗句

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

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

敕设薰炉出,蛮辞咒节开。

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

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

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7:17

原文展示

送郑权尚书南海
作者:王建 〔唐代〕
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
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
敕设薰炉出,蛮辞咒节开。
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
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
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权尚书南海之行的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七郡的双旌高悬,然而人们都已不记得归来的事。戍楼上铺满了龙脑香,关口处象牙堆积如山。命令设立的薰炉已经点燃,蛮族的辞令和咒语如同节日般欢庆。市集上热闹非凡,山贼被打破,金价低廉,海船纷纷而来。家家户户织着白色的氎布,红蕉树处处可见。郑权已经为国尽忠,不再思念故乡的台上。


注释

  • 七郡: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七个郡,可能指王建所处的地方。
  • 双旌:指高悬的旌旗,象征着荣耀和权贵。
  • 戍头:指戍楼的顶部。
  • 龙脑:一种香料,古时常用于熏香。
  • 象牙: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物品。
  • 敕设:命令设立的意思。
  • 薰炉:用来焚香的器具。
  • 蛮辞:可能指一些外族人的语言或咒语。
  • 市喧:市场的喧闹声。
  • 山贼:指作乱的山中盗贼。
  • 白氎:一种白色的布料,通常用于衣服。
  • 红蕉:指红色的香蕉,象征丰饶。
  • 已将身报国:已为国家尽己之力。
  • 望乡台:思念故乡的台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干,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卒于835年。他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郑权出任南海尚书之际,正值国家动荡、边境安全形势严峻。王建与郑权是好友,诗中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表现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

《送郑权尚书南海》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王建通过描绘繁华的市场、丰饶的土地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家景象。开头两句“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虽然地位显赫,但人们已然忘却归来的喜悦,暗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展现出南海地区的繁荣与活力,市集的热闹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尤其是“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故土的眷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郡双旌贵:描绘了七个郡的荣光,双旌象征着荣耀。
  2. 人皆不忆回:人们对归来的事情已然不再挂念,反映了功名的虚无。
  3. 戍头龙脑铺:戍楼上满是龙脑香,象征着守卫的安宁。
  4. 关口象牙堆:关口的象牙堆积,暗示财富与繁荣。
  5. 敕设薰炉出:命令设立的薰炉,展现了与外族的交流。
  6. 蛮辞咒节开:外族的咒语如节日般欢庆,表明文化的交融。
  7. 市喧山贼破:市场热闹,山贼被打破,反映了社会安宁。
  8. 金贱海船来:金价低廉,海船来往频繁。
  9. 白氎家家织:家家户户都在织白氎,象征着勤劳与富足。
  10. 红蕉处处栽:红蕉遍地生长,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11. 已将身报国:已为国家献身,表达了忠诚。
  12. 莫起望乡台:不再思念故乡,体现了对事业的投入。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戍头龙脑”)、对仗(如“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旌:象征权贵与荣耀。
  • 龙脑:象征安宁与富贵。
  • 象牙:象征财富与地位。
  • 蛮辞:象征文化交流。
  • 白氎、红蕉:象征生活的富饶与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郡双旌”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权贵与荣耀
    C. 乡愁
    答案:B

  2. “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表达了什么心情?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国家的忠诚
    C. 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市场喧闹”反映了什么? A. 社会安宁
    B. 经济繁荣
    C. 战争频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王建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环境的描写,而王勃则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均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送郑权尚书南海》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咏霜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单于川对雨二首 咏石 咏雾 咏虹 更漏子·本意 焚书坑 春别 浙西送杜晦侍御入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风余韵 乛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聚沙之年 哑然而笑 表层 牛字旁的字 火然泉达 塔然 风流警拔 鼻字旁的字 狡焉思肆 致远恐泥 兀字旁的字 万选万中 包含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