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3:47
兰陵王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想前此。阁下薇花乍紫。横栏曲半臂荔红,卷发新梳理黄子。按鹍弦第四。忽地。吴头楚尾。看看远海雁又来,眼底空留数行字。思量那年事。不合启厢东,夜雨灯暗,桃花,误赚刘郎至。奈三载寒食,一朝欢聚,手把窄袜弄花绮。那知梦儿里。倚徙。病初起。况翠帐寒生,晚秋天气。暮暮朝朝向谁是。纵迢递关山,梦魂堪寄。知他去处是百里。是千里。
在想往昔的日子里,阁下的薇花正盛开,半臂的荔红在横栏上曲折而挂,新梳的卷发犹如黄子般清新。我弹奏着鹍弦,忽然想起吴地与楚地的远方。望着远海又来了一群大雁,眼底只留下几行字。回想起那年的往事,不知该如何打开东边的窗户。夜雨中灯光昏暗,桃花盛开,却误了刘郎的到来。三年的寒食节过后,终于在某一天欢聚,手中拿着窄袜玩弄花绮。却不知梦中倚靠着的身影,初生的病痛,更兼凉秋气息。每个夜晚清晨,向谁诉说呢?纵然跨越万里关山,梦中的灵魂又能寄托何处?他去的地方,是百里,还是千里?
毛奇龄,清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见称。他的诗词常常蕴含浓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善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兰陵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中融入了作者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理解。
《兰陵王》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首句“想前此”直接引入了回忆的主题,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薇花、荔红、卷发,都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女子形象。这些细节不仅充实了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远海雁又来”,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动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通过“夜雨灯暗”,诗人描绘了一个孤独而温柔的夜晚,进一步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特别是“奈三载寒食,一朝欢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情的珍贵,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相聚与离别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深沉而细腻的,诗人通过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对爱情、友情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是百里,是千里”,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距离与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孤独与思念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在时间与空间中对情感的追求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哪一个节日?
“倚徙”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静夜思》 - 通过描绘月光与思乡之情,与《兰陵王》的思念主题相呼应,但情感更加直接与清晰。
《红楼梦》中的诗词 - 通过描绘细腻的生活场景与人际关系,展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兰陵王》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