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时间: 2025-04-26 15:49:44

诗句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9:44

原文展示: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征战的孤独与无奈。剑外的战士远离家乡,没有家可归,也没有衣物可以寄托。散关的雪厚达三尺,回忆中梦见了昔日相伴的鸳鸯织机,令人感到无限伤感。

注释:

  • 剑外:指长安以外,表示远离故乡的地方。
  • 从军:参军,去打仗。
  • 寄衣:指寄托衣物,表示生活的困扰与无依无靠。
  • 散关:古地名,位于今四川境内,是重要的交通关口。
  • 三尺雪:形容雪下得很厚,暗示环境的严酷。
  • 回梦:回忆梦中情景,表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
  • 鸳机:指用于织布的机具,象征着夫妻或情侣之间的深情。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鸳机”,象征着夫妻情感的美好与家庭的温暖,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思念与孤独。诗人李商隐在此处通过对织机的回忆,表达对家乡与爱人的眷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动荡,风格独特,常用暗喻和象征。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商隐的从军生涯中,反映了他在战乱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结合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诗。诗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他在战乱中孤独与无助的心境。首句“剑外从军远”,直接表明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战场的境遇,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句“无家与寄衣”更是直接道出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既无家可归,又无衣物可以寄托,情感愈发沉重。

“散关三尺雪”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三尺的积雪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心情的映衬,严寒的雪景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最后一句“回梦旧鸳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回忆起与爱人共处的美好时光,鸳机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这种对比更显得诗人内心的苦痛与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深邃,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剑外从军远:诗人描述自己远离家乡,身处战场,感受到身心的疲惫和孤独。
  2. 无家与寄衣:表达了对温暖家庭的缺失与对未来的迷茫。
  3. 散关三尺雪:描绘了外部环境的严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4. 回梦旧鸳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爱情和家庭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散关三尺雪”比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句句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鸳机象征着家庭与爱,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家庭的思念,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兵的苦楚与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的情感在逆境中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外:象征着战乱与离别。
  • :象征着寒冷、孤独与压抑的情感。
  • 鸳机: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剑外从军远”意指: A. 远离家乡 B. 远离战场 C. 远离朋友

  2. “无家与寄衣”中的“寄衣”可以理解为: A. 送衣服 B. 给予支持 C. 没有地方寄托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感慨,但李商隐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突显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临阶竹 赠益府群官 文翁讲堂 望宅中树有所思 咏史四首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还京赠别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释疾文三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东观之殃 而字旁的字 造怨 包含竹的成语 包含绩的词语有哪些 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清水 别无所求 雨丝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四布 苦争恶战 朔北 云窗雾阁 立刀旁的字 暗气暗恼 靣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