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送王缄

《临江仙·送王缄》

时间: 2025-05-06 17:48:26

诗句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8:26

原文展示:

临江仙·送王缄
作者: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白话文翻译:

忘却了在成都的十年时光,因为你离去,心中不免思念。
我忍不住流下清泪洒在江阳。
故乡的好景在何处,孤独的旅人只感到悲凉。
坐在这里,愁绪满怀却未见君影,归来时却又心如刀绞。
殷勤地再为你斟满离别的酒。
此身如同旅居的客舍,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忘却:忘记。
  • 思量:思念、考虑。
  • 清泪:指眼泪。
  • :流下、洒落。
  • 故山:故乡。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别愁:离别的愁苦。
  • 无肠:形容极度悲伤,肠子都似乎断了。
  • 殷勤:热情、恳切。
  • 离觞:离别的酒杯。
  • 传舍:旅馆、客舍。
  • 吾乡:我的家乡。

典故解析:
该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愁苦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朋友的深情。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离开了熟悉的地方,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作品,也有细腻、感伤的作品。苏轼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因与友人王缄分别而作。在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挫折后,苏轼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切,体现了他对友情及故乡的珍视。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送王缄》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孤独与对朋友的眷念。开篇“忘却成都来十载”,直接点出与王缄的友谊,十年时光虽已过去,但因朋友的离去,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接着“凭将清泪洒江阳”,用“清泪”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他因离别而流下的眼泪,充满了悲情。诗中“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表达了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怀念,以及身为孤客的悲凉心境,反映出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

在“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中,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因朋友离去而心如刀绞的痛苦,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苦。结尾“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则将个人情感升华到对家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归属的迷茫与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伴随思乡情与孤独感,展现了苏轼细腻而感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忘却成都来十载:指离开成都已十年,暗示时间流逝。
  • 因君未免思量:朋友离去,心中不免思念。
  • 凭将清泪洒江阳:因思念而流下眼泪,洒落在江边。
  • 故山知好在:对故乡美好风景的追忆。
  • 孤客自悲凉:身为游子,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悲凉。
  • 坐上别愁君未见:独坐一处,愁苦的是未见好友。
  • 归来欲断无肠:归来时内心的痛苦,情感如断肠。
  • 殷勤且更尽离觞:热情地为友再斟离别酒。
  •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感到自己如同旅居的客人,迷失了家乡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此身如传舍”将自己比作旅舍,突出漂泊感。
  • 夸张:“欲断无肠”夸大痛苦,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全诗有较强的对仗工整感,增强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反映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归属感的缺失,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阳:象征离别与思念的地方。
  • 清泪:象征悲伤与思念。
  • 故山:象征故乡美好的回忆。
  • 孤客:象征身处异乡的游子。
  • 离觞:象征离别的酒,承载了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忘却成都来十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时间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无聊

  2. “此身如传舍”中的“传舍”指什么?
    A. 家乡
    B. 旅馆
    C. 酒店
    D. 学校

  3. 诗中提到的“清泪”最能代表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别友人的情景,情感相通。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送别诗对比:两者在表达离别情感上各具特色,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过朱阳仲墓 读陈白沙诗 不寐 瑞鹤仙(周陆淞韵) 节妇郑氏诗 恭和御制赐朝鲜琉球安南诸国使臣诗 武夷即事 谒朱夫子祠 画溪花浪二首 其二 画溪花浪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才子 委辞 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炎唐 卜字旁的字 昧旦晨兴 疋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引经据典 车市 情窦初开 吐故纳新 似梦初觉 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鴜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