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2:05
醉后放言 其二
马朴臣 〔清代〕
静里咀含味更余,我怀颇与世情疏。
伤生事众偏诬酒,致困途多莫怨书。
愁垒有杯犹可却,饥肠无字欲何如。
虽然此语何人信,只合诙谐海大鱼。
在静谧中品味更深,我的心情与世俗情感有些疏离。
人们常常把饮酒的事情误解为伤生,
困境中有太多不应埋怨的书本。
愁苦的堆积有酒杯可以解脱,
但饥饿的肚子却无言以对,怎么办呢?
即使我说这些话又有谁会相信呢?
只好以诙谐的方式自嘲,像海中的大鱼。
马朴臣,清代诗人,以其诗词特立独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人情世故的独到见解,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思考。
《醉后放言 其二》创作于马朴臣对生活的深思熟虑之时,诗中展现了他对饮酒的独特理解,以及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与幽默。
《醉后放言 其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复杂情感。诗中开头两句以幽静的内心对比世俗的喧嚣,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对饮酒的误解和社会对酒的偏见进行批判,表达了对生活中困境的无奈和对书本知识的讽刺。尤其是“愁垒有杯犹可却,饥肠无字欲何如”,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酒能暂时解愁的特点,而饥饿却让人无从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一句“虽然此语何人信,只合诙谐海大鱼”,以幽默的方式结束,显示了诗人虽然感到孤独和无奈,但依然保持自嘲和乐观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智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看法,以及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与幽默。通过对饮酒误解的批判,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独立思考。
诗中“伤生”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饮酒的误解主要来源于谁?
诗中提到的“饥肠无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