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3:22
蝉寂寂,雁嗷嗷。明月催文杵,清风送玉箫。青天碧海路迢迢。双眉长皱可怜宵。人易老,恨难消。枕上三声泪,江头万里潮。疏疏凉雨落芭蕉。梦魂何处破牢骚。
蝉鸣得寂寂无声,雁叫声悲切。明月催促着我写作的文杵,清风送来悠扬的玉箫声。青天与碧海之间的道路遥远迢迢。眉头紧皱,令人怜惜这漫长的夜晚。人容易衰老,但心中的怨恨却难以消除。枕上泪声三声,江边潮水万里。凉爽的细雨轻轻落在芭蕉叶上。我的梦魂又在哪里破碎着牢骚呢?
陆求可,清代诗人,字子佩,号阮亭,常游走于江南一带,诗风清新,情感细腻,擅长抒情诗。
《遐方怨》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多感伤、易沉浸于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之际。诗中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孤独与失落的思考。
《遐方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与对过往的怀念。开头的蝉鸣与雁叫,瞬间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氛围,紧接着明月与清风的意象,既体现了外部环境的清幽,又暗示着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对“青天碧海”的描述,不仅是对路途的描绘,更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追求。
“人易老,恨难消”一句,直白地道出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心中怨恨的难以释怀,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随着诗句的推进,泪声与潮水交织,形成一种悲凉的意境,令人倍感共鸣。最后以“梦魂何处破牢骚”作结,既是对自身困境的询问,也是对未来的迷茫,展示出一种深邃而又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引导读者感受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诗中“蝉寂寂,雁嗷嗷”表现了什么情感?
“人易老,恨难消”表达了什么?
诗歌中提到的“明月催文杵”描绘了什么场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陆求可的《遐方怨》更倾向于表达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首诗都运用了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但情绪的基调有所不同,前者偏向于温馨怀旧,后者则显得愈加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