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雪

《雪》

时间: 2025-07-31 13:09:16

诗句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

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

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

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

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

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

用表丰年瑞,无令扫玉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09:16

作者: 李洞 〔唐代〕

原文展示: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
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
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
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
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
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
用表丰年瑞,无令扫玉墀。

白话文翻译:

远道而来的雪飘落在边塞,连宫阙都被风吹得摇晃。
禅宗的僧人敲着金色的锡杖,征战的士兵在冰冻的旗帜上划分阵线。
细小的虫洞被雪填满,重重的雪压得鹤巢倾斜。
阳光下的影子轻轻飘过田野,夜晚的雪静无声地落入池塘。
正当秦地的田野温暖,楚地的宫殿却渐渐感到饥寒交迫。
冰冻使泉水变得涩口,光影在两座阁楼上凝固得让人沉醉。
我踏上遗留下的兰花的踪迹,听到石门里传出的思念之声。
这雪是丰年的兆头,不要让它扫去玉阶的洁白。

注释:

  • 迢迢:形容道路遥远。
  • 极塞:极指边塞,表示远方。
  • 连阙:指宫阙,古代皇宫的建筑。
  • 禅客:指修行的僧人。
  • 金锡:金色的锡杖,是僧人用的法器。
  • 擘冻旗:划分冰冻的旗帜,表示军队的行动。
  • 鹤巢:指鹤的巢穴。
  • :指凝固,静止。
  • 丰年瑞:丰收的预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边塞战争频仍之时,李洞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对寒冷环境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李洞的《雪》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开篇的“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让人感受到雪的远道而来,仿佛将边塞的孤寂与寒冷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将禅客与征人并列,展现出一种对立与交融的关系,既有佛教的宁静,也有战士的紧迫感。

在描写雪的方式上,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细填虫穴满”和“重压鹤巢欹”,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雪的厚重,也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整首诗在静谧的雪景中渗透着深深的思索,尤其是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与祝福,雪不仅是寒冬的象征,更是丰收的预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迢迢来极塞”:描绘雪的来源,远道而来,暗示孤独感。
    • “连阙谓风吹”:雪花纷飞,连宫殿也在风中摇曳,展示寒冷的侵袭。
    • “禅客呵金锡”:禅师的出现为诗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征人擘冻旗”:战争的紧迫感与士兵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将雪比作生命的象征,赋予雪以情感。
    • 对仗:例如“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的情景,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呈现出一种悲凉中带有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孤独,也代表丰收的希望。
  • 虫穴、鹤巢:体现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
  • 金锡、冻旗:分别代表宁静与战争,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洞的《雪》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禅客”是指什么?
    A. 战士
    B. 僧人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洞与王维的雪景描写,李洞更注重人情与社会背景,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登快哉亭 敬酬智叔三赐之辱兼戏杨理曹二首 项城道中寄刘令使修溪桥 梅花七绝 元日 赠石先生 谢田氏 清平乐(二之一) 送晁尧民守徐 月下观潮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鹿作马 文章巨公 帷甲 披头跣足 割须弃袍 瓦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陆湖 巾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金装玉裹 夕字旁的字 一齐天下 罚一劝百 猎辇 包含簸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