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52:38
万古潇湘波上云,化为流血杜鹃身。
长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轮。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这首诗描写的是长久以来,潇湘江上的云彩,竟化作流血的杜鹃鸟。诗人长久疑虑,杜鹃的啄声会撕破青山的颜色,唯恐它的啼鸣穿透白昼的轮回。花瓣飘落,玄宗王朝的帝王回到了蜀道,雨水也收起了,工部的旅客宿于江津。声声杜鹃的啼鸣仍然能传入君主的耳中,却看不到千年如一甑的尘埃。
李洞是唐代的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风格细腻清新。生于动荡时期,经历了社会变革,作品中常透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洞感受到社会动荡和个人失落时写成。杜鹃的啼声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
《闻杜鹃》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复杂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以“万古潇湘波上云”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随之转入对杜鹃的描写,鸟鸣与流血的意象结合,突显了生命的悲哀与无常。杜鹃的啼鸣穿透青山与白昼,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隐喻着人类命运的影响。随着“花落玄宗回蜀道”,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结合,反映出对过去辉煌与现状失落的感慨。最后两句“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沉重思考,虽有声响,却无法改变历史的沉淀。整首诗在意象丰富、情感深邃的同时,也展现了李洞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通过杜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在自然与历史交织中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a) 欢乐
b) 思念与哀愁
c) 自然的美
“万古潇湘波上云”中的“万古”指的是:
a) 短暂的时间
b) 漫长的岁月
c) 未来的希望
诗人对“白日轮”的描绘意在表达: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生命的无奈
c) 对自然的向往
李洞的《闻杜鹃》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李洞通过杜鹃鸟的意象表现哀愁,而杜甫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家动荡与个人无奈。两首诗在情感上都渗透了对历史的思考,但表达方式与意象选择各有不同,展现了不同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