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

时间: 2025-05-02 13:18:50

诗句

北临凤凰台,凤去台亦圮。

萋萋修竹林,喈喈何日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50

原文展示:

北临凤凰台,凤去台亦圮。
萋萋修竹林,喈喈何日至。

白话文翻译:

北边是凤凰台,凤凰已飞去,这座台也随之倾毁。
茂盛的竹林在摇曳,喈喈的鸟儿何时才能到来?

注释:

  • 北临:面朝北方。
  • 凤凰台: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象征美好和繁荣。
  • :倒塌,毁坏。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
  • 喈喈:形容鸟鸣清脆的声音。

典故解析: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凤凰台可能指的是一个荣耀的地方,寓意着曾经的辉煌。而“竹林”和“鸟鸣”则常常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文才出众,擅长诗词、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遗老斋绝句十二首》创作于苏辙晚年,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的“北临凤凰台”描绘了一个曾经荣耀的地方,而“凤去台亦圮”则暗示着这份荣耀的消失,给人一种惋惜之感。接着,诗人提到“萋萋修竹林”,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谦逊和坚韧,表现出一种超脱于繁华之外的宁静。最后一句“喈喈何日至”,让人感受到对自然与生命的渴望与期待,仿佛在呼唤着生命的回归。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深邃而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临凤凰台”:北方的凤凰台是一个象征着荣耀与繁荣的地方。
  2. “凤去台亦圮”:凤凰离去后,台也随之毁坏,暗示辉煌的过去已不复存在。
  3. “萋萋修竹林”:描写竹林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4. “喈喈何日至”:鸟儿的鸣叫声,表达对生命活力的向往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凤去”与“台圮”,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凤凰象征着美好与繁荣,竹子象征着坚韧与生机,传达了深层的情感。
  • 拟人:通过“喈喈”让鸟儿的鸣叫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加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荣光的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情感深邃而含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台:象征繁荣与荣耀。
  • 修竹: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喈喈鸟鸣: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凤凰台”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繁荣与荣耀
    C. 生命的坚韧

  2. “萋萋修竹林”中的“萋萋”指的是什么情况? A. 枯萎
    B. 茂盛
    C. 破碎

  3.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怀念与期盼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遗老斋绝句十二首》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深层情感。
  • 《春江花月夜》同样通过自然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与苏辙的诗有着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胡明府 赠崔少微 载答 杂兴四首 杂兴四首 杂兴四首 杂兴四首 园庐 玉梁峡口怀朱严从事之官岭外两夕舟次于此 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矫治 糹字旁的字 蛇雀之报 迫戚 未尝不可 零刀子 克字旁的字 龙首豕足 韦字旁的字 一念之误 包含膜的词语有哪些 习无不精 粝粢 鸣箫 風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