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8:30
高栋虚窗五月凉,
客来扫地旋焚香。
白云低绕明月观,
涨海东流清暑堂。
病久渴心思沆瀣,
梦回余念属潇湘。
老人夫妇修行久,此处从今是道场。
在高高的屋檐下,虚空的窗子透出五月的凉意,
客人来到这里,打扫庭院后点起香来。
白云在明亮的月光下低低地环绕,
涨潮的海水向东流淌,清凉的暑气弥漫在堂内。
我因病已久,心中渴望着沆瀣的清凉,
梦中回想起潇湘的余念。
这对老人夫妇在此修行已久,从今以后这里将成为他们的道场。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词俱佳而闻名,尤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作于他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环境与生活状态,体现了他追求清静、淡泊的心境。
苏辙的《堂成不施丹雘唯纸窗水屏萧然如野人之居偶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之美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清凉的环境,展现了高楼的虚窗、五月的凉意,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这种宁静感通过“焚香”和“白云低绕”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脱离尘世喧嚣的境地。
诗中提到的“涨海东流”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蕴含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哲理。“病久渴心思沆瀣”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清凉的渴望,象征着他内心对自由与清净的追求。最后,诗人以“此处从今是道场”作结,表明了他对这片净土的珍视,暗示着他希望在此地继续修行与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对理想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是苏辙诗作中的佳作之一。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人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高栋虚窗”所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客来扫地旋焚香”中的“焚香”主要用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潇湘”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