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00
周人尚记有周公,
禾黍离离下有宫。
破豆烝豚非以报,
野巫长跪若为通。
山围栋宇泉流近,
凤去梧桐落叶闬。
有客赋诗题屋壁,
二南犹自有遗风。
周人仍然记得周公的事迹,
稻谷和黍米在宫殿的下方生长。
破豆和烹猪的宴席并不是用来报答的,
野外的巫师跪在地上仿佛在交流。
山环绕着屋舍,泉水流淌得很近,
凤凰离去,梧桐树下落叶满地。
有客人作诗在墙壁上题写,
《二南》的风范仍然存在于这里。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在诗词方面,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游览岐山周公庙时,表达了对周公及其文化的敬仰。周公是周朝的开国功臣,被视为礼乐文化的象征,诗中通过对周公庙的描绘,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思考。
苏辙的《次韵子瞻题岐山周公庙》是一首富有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回顾了周公的历史和周代的礼乐文化,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首联“周人尚记有周公”一句,直接点出周公的重要性,展现了历史的延续性。接着“禾黍离离下有宫”描绘出周公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禾黍的丰收象征着周代的繁荣。
诗中提到的“破豆烝豚非以报”则引发了对古代宴席文化的思考,宴席不仅仅是为了报恩,更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接下来的描写“山围栋宇泉流近”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泉水流淌,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提到“有客赋诗题屋壁”,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感慨与共鸣,二南的遗风更是将周公庙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延续的主题推向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辙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功底和对传统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禾黍离离”与“山围栋宇”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凤去梧桐”则用比喻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周公庙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尊重,体现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的称号?
A) 周朝的开国皇帝
B) 周朝的开国功臣
C) 周朝的诗人
D) 周朝的士人
“凤去梧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古代的信仰
B) 理想的追求
C) 自然的和谐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