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瞻与长老择师相遇于竹西石塔之间屡以绝句

《子瞻与长老择师相遇于竹西石塔之间屡以绝句》

时间: 2025-04-30 21:36:32

诗句

远老陶翁好弟兄,虎溪庐阜久逢迎。

何须更要经平子,清议従来贵士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32

原文展示:

远老陶翁好弟兄,虎溪庐阜久逢迎。何须更要经平子,清议従来贵士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赞赏,陶渊明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交甚密,尤其是在虎溪和庐阜这两个地方,常常欢聚一堂。其实,若是再去追求那些公认的名士(平子),也没什么必要。因为自古以来,清白的言论和高尚的品德才是最为重要的。

注释:

  • 远老:指陶渊明,因其年长且崇尚自然,故称“远老”。
  • 陶翁: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晚号五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虎溪:指虎溪,位于江西省,陶渊明在此隐居,写下了不少名篇。
  • 庐阜:庐山的一个山丘,也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
  • 平子:指平原君,名平子,古代著名的士人。
  • 清议:清白的议论,指正直的言论和品德。

典故解析:

  • 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隐士诗人,以其田园诗闻名,倡导返璞归真、追求自然的生活理念。
  • 虎溪庐阜:象征着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文见长,尤其是在议论和抒情诗方面,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追忆,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清白言论的向往,反映了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开头“远老陶翁好弟兄”直接点出陶渊明的身份,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意。接着通过“虎溪庐阜”的地名引入,既是对隐逸生活的追溯,也是对自然的礼赞。诗中提到“何须更要经平子”,显示出诗人对当时士人追求名利的反思,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品德与清白的言论。全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辙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深厚敬仰,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远老陶翁好弟兄”:称陶渊明为“远老”,表达对其的敬意,强调陶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虎溪庐阜久逢迎”:描绘了陶渊明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 “何须更要经平子”:质疑追求名士的必要性,强调内心的清白与品德的珍贵。
    • “清议従来贵士衡”:强调清白的言论和高尚的品德在士人中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用“虎溪庐阜”象征隐逸生活,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主题思想

    • 诗歌强调高洁的品德和清白的言论是士人最重要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陶渊明:代表隐逸与高洁的理想。
  • 虎溪庐阜: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平子:象征对名利的追求与世俗的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老”是指谁? A. 苏辙
    B. 陶渊明
    C. 平原君

  2. “虎溪庐阜”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自然与宁静
    C. 战争

  3. 诗中提到的“平子”是哪个著名的士人? A. 陶渊明
    B. 平原君
    C. 苏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苏辙:陶渊明强调隐逸与自然,苏辙则更关注于清白言论与高尚品德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苏辙的诗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陶渊明集》
  • 《苏辙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田家留客 戴胜词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 泛水曲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山居 汴路即事 饭僧 汴路水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特见 隹字旁的字 兄弟怡怡 穷极凶恶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育婴院 文鹓 征客 百端交集 见字旁的字 博识洽闻 宝盖头的字 众人昭昭 包含配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