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斋竹三绝

《南斋竹三绝》

时间: 2025-04-22 23:43:20

诗句

旧山修竹半尘埃,谁种南林待我来。

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43:20

原文展示

旧山修竹半尘埃,
谁种南林待我来。
新笋出墙秋雨足,
闭门长与护苍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在旧山上,修长的竹子半掩在尘埃之中,谁在南边的树林里等待我到来呢?新鲜的竹笋已经从墙外钻出,秋雨滋润得很好。我关上门,与那青苔长久相伴。

注释

  • 旧山:指已经存在很久的山脉。
  •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
  • 半尘埃:有些许尘埃落在竹子上,暗示竹子的历史感。
  • 南林:南边的树林。
  • 新笋:新长出的竹笋。
  • 闭门:关上门,象征隐居或不与外界接触。
  • 护苍苔:保护长着的青苔,表示对自然的珍视。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竹”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植物。诗中提到的“秋雨”和“青苔”则反映了秋天的气息,寓意着宁静和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共称“苏门四学士”。他擅长诗、文、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隐居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清幽、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南斋竹三绝》展现了作者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修竹”“新笋”“苍苔”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旧山上的竹子,竹子与尘埃的对比,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淀。而“谁种南林待我来”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期待,似乎在等待命运的召唤。后两句的“新笋出墙”和“闭门”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关注与欣赏,隐喻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归属感及拒绝世俗的决心。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山林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旧山修竹半尘埃”:旧山中的修竹,已被岁月沾染,似乎在诉说着历经风霜的故事。
    • “谁种南林待我来”:诗人感叹自己与南林的缘分,充满期待与孤独。
    • “新笋出墙秋雨足”:新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复苏,秋雨的滋润则暗示着富饶与希望。
    • “闭门长与护苍苔”:诗人选择与青苔长久相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等手法,竹子和青苔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文学美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和坚韧。
    • 新笋:象征生机与希望。
    • 苍苔:象征宁静与岁月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笋”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生机
    C. 冷漠
    D. 纷扰

  2. 诗人通过“闭门”表达了什么? A. 对外界的拒绝
    B. 对朋友的欢迎
    C. 对工作的热爱
    D.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与苏辙的竹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多涉及哲理思考,而苏辙则倾向于隐逸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咏楼 满庭芳 南乡子 九峰寺有感家大人 江西坡 关锁岭 辰龙关 秋原踏月 江雨晚晴 重过燕子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搜奇选妙 高字旁的字 天衡 追根究底 气结尾的成语 同节 止字旁的字 面自 剪报 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拾遗补阙 饶舌调唇 骑牛觅牛 魂飞胆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