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詶傅处士次韵 其二

《又詶傅处士次韵 其二》

时间: 2025-08-09 23:29:45

诗句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3:29:45

原文展示: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白话文翻译: 忧愁地听着边塞处处吹起的笳声,却不见中原地区有战车的踪影。曾经强大的熊绎国已灭亡,而少康家族虽只剩一成力量,却依然能复兴。苍龙在日暮时分仍能行雨,老树在春深时节依旧能开出新花。期待着汉庭的明确诏令,届时我们将一同在五湖边寻找钓鱼的小船。

注释:

  • 笳: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常用于军中。
  • 三户:指楚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熊绎国:指楚国,熊绎是楚国的开国君主。
  • 一成:指少康,夏朝中兴之主,其事迹见《史记·夏本纪》。
  • 苍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边的湖泊,这里泛指隐居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战乱频仍、国家衰败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复兴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笳声和中原战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忧虑。诗中“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一句,运用历史典故,暗示了即使国家衰败,仍有复兴的可能。后两句以苍龙和老树为喻,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希望和生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首句“愁听关塞遍吹笳”,通过“愁听”和“遍吹笳”描绘了边塞的战乱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 次句“不见中原有战车”,与首句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原地区的平静,但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 第三、四句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有复兴的希望。
  • 第五、六句通过苍龙和老树的比喻,展现了即使在日暮和春深之时,仍有行雨和著花的可能,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待,以及对汉庭明诏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和次句通过边塞和中原的对比,突出了国家的现状。
  • 比喻:第五、六句通过苍龙和老树的比喻,展现了希望和生机。
  • 典故:第三、四句运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和对未来复兴的憧憬。通过对边塞笳声和中原战车的对比,以及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笳声:象征战乱和边塞的紧张气氛。
  • 战车:象征战争和国家的安全。
  • 苍龙:象征有才能的人和希望。
  • 老树:象征坚韧和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户已亡熊绎国”中的“三户”指的是什么? A. 楚国 B. 秦国 C. 齐国 D. 燕国

  2. 诗中“苍龙日暮还行雨”中的“苍龙”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和平 C. 有才能的人 D. 自然灾害

  3. 诗中“五湖同觅钓鱼槎”表达了对什么的期待? A. 战争结束 B. 和平生活 C. 国家复兴 D. 个人成就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顾炎武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具体景象,而顾炎武则更多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比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顾炎武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注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歌子 其三 生涯 渔歌子 其二 看梅填词 渔歌子 其一 雨中人 渔歌子 戏题网友花和尚名 渔歌子二首 其二 渔歌子二首 其一 渔歌子 本意 渔歌子 舟中晚眺 渔歌子 渔歌子  其二 为赵德怀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谊方 乌飞兔走 風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哀矜惩创 山梁 玄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包含半的成语 山游 包含魅的词语有哪些 漫山遍野 至乐 洪福齐天 飠字旁的字 清清白白 回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