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9:45
百千万劫菩提种,
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
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
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
殷勤一戒重千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年长僧人的敬仰与感恩。诗人提到经过无数劫难才能成就的菩提种子,象征着修行的艰辛。年过八十三的僧人积累了深厚的功德,诗人感叹如果不持守苦行,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接着,诗中提到僧人以慈悲为怀,眼观天地,心境清净无染,显示出其高尚的品德。每年举行的八关斋戒,给予了他九次的启示,戒律的珍贵如同千金,表达了对戒律的重视和敬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题材广泛,涵盖了社会、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白居易在晚年寄情于山水,尤其对佛教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写下了大量与佛教相关的诗作。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赠送给一位年长的僧人时所作,表现了他对僧人修行的尊重与敬仰。诗中所提到的八十三年,反映了僧人漫长而艰辛的修行岁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理解和信仰。
白居易的《赠僧五首》不仅是对一位僧人长年修行的赞美,也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百千万劫菩提种”开头,立刻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漫长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展现了修行的不易与珍贵。这里的“菩提种”象征着智慧的种子,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苦行,才能够萌芽。
接下来的“八十三年功德林”,则强调了这位僧人修行所积累的深厚德行。白居易用“功德林”这一意象,传达了对僧人心灵世界的赞赏,体现了修行的丰硕成果。诗人表达了如果不持守僧行的苦行,如何能够报答佛的恩德,展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慈悲不瞬诸天眼”,则是对僧人心怀慈悲的高度赞美,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最后以“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收尾,强调了戒律的重要性和珍贵,说明修行不仅需要内心的坚持,还需要外在的规范和约束。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表达了对修行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一位年长僧人的修行与德行。同时,诗中传达出对佛教的理解与信仰,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与戒律的重要性,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诗中提到的“八十三年”是指什么?
“慈悲不瞬诸天眼”中“慈悲”指的是什么?
“每岁八关蒙九授”中的“八关”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