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作

《秋日作》

时间: 2025-05-02 13:17:23

诗句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

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

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

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23

原文展示: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
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
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
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天的节日里,独自坐在家中,心中愈加愁苦。
周围寂静无事,荒草萋萋连通四邻。
闭门而坐,白发渐生,回想往昔的青春。
岁月不待人,朋友交往也随众人而变。
在高空的云霄,寄托我的情感,又有谁能理解我?
举起酒杯自我劝慰,穷困潦倒的我仍然与你通信。

注释:

  • 端居:独自居住,指不与外界交往。
  • 愁辛:忧愁与辛苦。
  • 蒿莱:指荒草,象征寂寞。
  • 白发:比喻衰老。
  • 岁月不相待:时间不等人。
  • 云霄:高空,象喻渺茫的理想或情感寄托。
  • 穷通信尔身:经济困乏时仍与人通信,表达孤独与无奈。

典故解析:

本诗反映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以及对青春的怀念。诗中“岁月不相待”一语,表达人生短暂的哲理,常为古人所引用,借此警示后人珍惜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表达豪情壮志。他的诗歌多以豪放、雄浑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正值高适晚年,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感。诗中蕴含着对青春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秋日作》是高适晚年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秋日氛围,伴随而来的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端居值秋节”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沉重的气氛。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季节的变换,更是内心的愁苦与孤寂。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荒凉,意象中“蒿莱通四邻”更是强调了诗人的孤立无援。

当诗人闭门独坐,思绪回到青春年少,白发渐生,时间的流逝使他感到无奈与惋惜。“岁月不相待”这一句,直白而有力,令人深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随后,诗人又提到“云霄何处托”,表达了对于理想与情感寄托的渺茫感,这种情绪在生活的压力下愈加显得苍白。

最后,诗人通过“举酒聊自劝”,寻求自我安慰,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以酒为伴,反映出一种无奈的乐观情绪。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起伏,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端居值秋节:独自居住在秋天的节日,暗示孤独。
  2. 此日更愁辛:今日的愁苦更加深重。
  3. 寂寞无一事:周围寂静,没有任何事情可做,表现孤独。
  4. 蒿莱通四邻:荒草遍野,象征环境的荒凉。
  5. 闭门生白发:关上门,岁月流逝,白发渐生,隐喻衰老。
  6. 回首忆青春:回想往昔青春时光,表现怀旧。
  7. 岁月不相待:时间不会等人,强调时间的无情。
  8. 交游随众人:朋友交往随众人而变,反映人情冷暖。
  9. 云霄何处托:高空的云朵何处寄托,暗示孤独与渺小。
  10. 愚直有谁亲:愚笨直率,身边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11. 举酒聊自劝:自己举杯劝慰,体现自我安慰的无奈。
  12. 穷通信尔身:即便穷困,仍然与人通信,表现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逝的水,突出其无情。
  • 对仗:如“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无一事”“生白发”等,强调孤独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孤独与思索,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中自我劝慰的微弱希望,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着衰败与萧条,暗示人生晚年。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自我安慰与逃避现实的手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岁月不相待”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会等人
    • B. 时间不等人
    • C. 时间是可逆的
    • D. 时间可以停留
  2. 诗人举酒自劝,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忧伤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蒿莱”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荒凉
    • C. 幸福
    •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之涣的诗歌都以边塞和自然景观为主题,但高适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对岁月的感慨上显得更加细腻,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豪情壮志与壮美风光的描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各类关于唐代诗人的研究书籍和文献。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三 秦邮有赠 望江南 望江南 梅 望江南 其七 望江南 梅花书屋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其六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探异玩奇 立字旁的字 愤时疾俗 鬈髻 亠字旁的字 楚楚动人 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轻便 心字底的字 狐潜鼠伏 齐大乎 包含嘘的词语有哪些 无拘无碍 尣字旁的字 改过从新 辰字旁的字 歇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