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23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
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
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
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在这个秋天的节日里,独自坐在家中,心中愈加愁苦。
周围寂静无事,荒草萋萋连通四邻。
闭门而坐,白发渐生,回想往昔的青春。
岁月不待人,朋友交往也随众人而变。
在高空的云霄,寄托我的情感,又有谁能理解我?
举起酒杯自我劝慰,穷困潦倒的我仍然与你通信。
本诗反映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以及对青春的怀念。诗中“岁月不相待”一语,表达人生短暂的哲理,常为古人所引用,借此警示后人珍惜时光。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表达豪情壮志。他的诗歌多以豪放、雄浑著称。
此诗创作于秋天,正值高适晚年,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感。诗中蕴含着对青春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秋日作》是高适晚年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秋日氛围,伴随而来的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端居值秋节”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沉重的气氛。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季节的变换,更是内心的愁苦与孤寂。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荒凉,意象中“蒿莱通四邻”更是强调了诗人的孤立无援。
当诗人闭门独坐,思绪回到青春年少,白发渐生,时间的流逝使他感到无奈与惋惜。“岁月不相待”这一句,直白而有力,令人深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随后,诗人又提到“云霄何处托”,表达了对于理想与情感寄托的渺茫感,这种情绪在生活的压力下愈加显得苍白。
最后,诗人通过“举酒聊自劝”,寻求自我安慰,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以酒为伴,反映出一种无奈的乐观情绪。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起伏,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坚持。
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孤独与思索,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中自我劝慰的微弱希望,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诗中的“岁月不相待”表达了什么?
诗人举酒自劝,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蒿莱”象征着什么?
高适与王之涣的诗歌都以边塞和自然景观为主题,但高适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对岁月的感慨上显得更加细腻,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豪情壮志与壮美风光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