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24
《塞上》
作者: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边塞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从卢龙的边塞出发,心中感受到浩然的客思和孤独的情绪。长亭和驿站沿途排列,汉朝的军队依然准备抵御胡人的侵扰。边境的尘土像北海的潮水一样涌动,敌骑正在南方追击。转战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和亲政策又怎能解决远方的忧虑?唯有昔日的李将军,带着皇帝的命令出征,扫平大漠,在一战中俘获单于。诗人心中常怀感激,愿意效仿纵横家的谋略。倚剑独自沉思,关山河流间的空虚令人感到郁结。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今天的山西省。他的诗风豪放,尤其擅长描写边疆的壮丽与豪情。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将士的敬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乱时期,诗人身处边塞,感受到战事的紧迫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边塞将士的敬意,以及希望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心情。
《塞上》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思考的边塞诗,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现状的忧虑。诗的开头以“东出卢龙塞”引入,立即给人一种身处边疆的孤独感,接着“浩然客思孤”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亭堠列万里”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也暗示着长途跋涉的艰辛。
诗人在描述边疆战事时,使用“边尘涨北溟”与“虏骑正南驱”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敌我双方的紧张局势。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战事的严峻,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忧虑。接下来的“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政治策略的思考,认为单靠和亲政策无法长久解决问题。
诗中提及李广,借用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激励着自己与同伴,表达了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最后的“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推向高潮,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诗人身处边疆的孤独与对国家与家乡的思考,表达了对将士的敬意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体现了豪情与忧虑相交织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塞上》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李将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倚剑欲谁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