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0:46
兀兀陶陶,借书借不得。
陶陶兀兀,问字问不得。
是醒是醉,佛也会不得。
布衣簪绂,有人扶便得。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心情恍惚、无所依托的状态。他想借书却借不到,想问字却问不出。无论是清醒还是醉酒,佛教的智慧也无法帮助他。即便身穿布衣、头戴簪绂,有人来帮助他,但内心的孤独却依然无法解脱。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涪翁,晚号陶兀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擅长写词和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融合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
《陶兀居士赞》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对人生、事业感到疲惫与迷茫之时。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及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复杂。
《陶兀居士赞》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作者以“兀兀陶陶”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仿佛是身处于一个孤独的境地,无法借助外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接下来的“借书借不得”与“问字问不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感,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求,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在诗中,作者提及“是醒是醉”,这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反思,也是对人生选择的迷茫。醒与醉的界限模糊,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惑与无奈。而“佛也会不得”一句,直指宗教的救赎在此时显得无力,呈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渴求却又无从触及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布衣簪绂,有人扶便得”则透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即便有外人在身边相助,内心的孤独却难以消除,突显出人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对仗等手法,将内心的迷茫与外界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内心孤独时的无力感与迷茫。通过对比与反复的手法,诗人传达了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却又始终无法得到满足的复杂情感。
诗中“兀兀陶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借书借不得”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求?
诗中提到的“佛也会不得”是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