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云居佑禅师烧香颂

《云居佑禅师烧香颂》

时间: 2025-05-06 01:57:27

诗句

一身入定千身出,云居不打这鼓笛。

虎驮太华入高丽,波斯鼻孔撑白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27

原文展示

云居佑禅师烧香颂
作者:黄庭坚 〔宋代〕

一身入定千身出,
云居不打这鼓笛。
虎驮太华入高丽,
波斯鼻孔撑白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人沉静入定,犹如千个身躯都在默默出行;在云居的禅寺里不再打击鼓笛的声响。老虎驮着太华山来到高丽,波斯人的鼻孔撑得像白日一样大。

注释

字词注释:

  • 入定:指修行者进入一种深度的静思状态。
  • 云居:云居寺,指一个禅宗寺庙的名称。
  • 鼓笛:指用于宗教仪式的乐器,表示一种欢庆或召唤。
  • 虎驮太华:老虎驮着太华山,意指力量和威严。
  • 波斯鼻孔:夸张描绘波斯人的特征,象征异域文化。

典故解析:

  • 太华:指华山,常用来象征雄伟的山峰。
  • 高丽:古代对朝鲜半岛的称呼,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历史。
  • 白日:象征光明,可能暗指波斯人对外的强大与显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结合个人的修行体验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在云居寺修行期间,旨在表达他对禅宗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云居佑禅师烧香颂》不仅是对禅宗思想的直接抒发,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黄庭坚通过“入定”与“千身出”的对比,展现了在繁忙喧嚣的现实中,修行者如何通过内心的沉静找到自我。其间,诗人巧妙地运用“云居不打这鼓笛”来表明修行的宁静与内心的专注,暗示了对世俗声响的拒绝。

诗中的“虎驮太华入高丽”则是将力量与文化的交融描绘得淋漓尽致,强调了自然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句“波斯鼻孔撑白日”则是对外部文化的调侃,展现了诗人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探讨。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个人修行体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身入定千身出:一个人沉静在冥想中,仿佛同时存在无数个身影,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
  2. 云居不打这鼓笛:在云居寺中,不再发出鼓笛的声音,象征着对喧嚣的超脱。
  3. 虎驮太华入高丽:老虎带着华山进入高丽,象征着力量与文化的传播。
  4. 波斯鼻孔撑白日:夸张描绘波斯人,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驮太华”比喻力量。
  • 夸张:如“波斯鼻孔撑白日”,强调异域文化的特点。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部文化的思考,体现了黄庭坚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居:象征禅宗的宁静与高远。
  • :力量与威严的象征。
  • 太华:代表雄伟与文化的根基。
  • 波斯:异域文化的象征,展现开放与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居”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个禅宗寺庙
    C. 一种植物

  2.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的是? A. 个人修行与外部文化
    B. 对自然的描写
    C. 社会现实的批判

  3. “波斯鼻孔撑白日”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诗人的外貌
    B. 异域文化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意境,而黄庭坚则在自然中融入了对禅宗的思考。两位诗人在表达个人修行与自然的关系上都展现了独特的风格,但黄庭坚更强调文化的交融与异域的风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禅宗与文学》

相关查询

七用喜雨韵三首 邳州 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 六用喜雨韵三首 六用喜雪韵二首 窥窗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口占酬翁处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褚小怀大 丨字旁的字 动静有常 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孤羸 积仓 岿峗 翠蓝 包含晶的词语有哪些 水底纳瓜 虽死犹荣 龍字旁的字 妙绝时人 贼结尾的成语 辛字旁的字 飞箭如蝗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