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13
发白沙口次长芦
作者:黄庭坚 〔宋代〕
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闲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行驶于白沙口的情景,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首尾的篙师在默默地划着,我则在船中调控着方向。船帆迎风而起,如同强弩的弦被拉紧。清晨时分,白沙口上升起了袅袅炊烟,长芦旁边的村落显得格外宁静。一片树叶承载着秋雨,沧江上的船只在水波中摇曳。回首世事的风波,谁能保证能长久安稳呢?我想起过去在声色利欲之地与人周旋的日子。大道至简,心中却没有废物可丢弃。谁能知道眼光清澈的人,能够改变旧日的山川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与其共同推动了宋代诗歌的发展,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诗人在经历了许多波折后,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发白沙口次长芦》通过描绘江河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篙师救首尾”描绘了一幅动感十足的船行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利用“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风力推动船帆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前的力量感。
随着“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的描写,诗人引入了生活的气息,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温暖。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然而,诗人又通过“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引出对世事的反思,表明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不仅有对名利的抨击,也有对生活本质的思索。诗人曾经在“声利区”中打拼,如今却选择了超然的态度,认为大道至简,心中无物,反映出他对清净人生的向往。
最后,诗人发出感叹,清澈的目光能改变旧日的山川,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象征着对心灵世界的洗涤与升华,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篙师”指的是:
A. 划船的人
B. 渔夫
C. 农夫
D. 旅人
“挂席满风力”的意思是:
A. 船帆被风撑起
B. 船在静止
C. 船倾斜
D. 风很小
“大道甚闲暇”的意思是:
A. 生活繁忙
B. 内心宁静
C. 忙于名利
D. 追求复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黄庭坚的《发白沙口次长芦》更侧重于对世事的反思与内心的超然,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虽然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发白沙口次长芦》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