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云

《咏云》

时间: 2025-07-27 08:27:43

诗句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27:43

原文展示: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白话文翻译:

在三更时分,我捧着明月,月光照耀却感觉孤独;在七夕的时候,星星似乎藏于天际,闪烁着光辉。刚刚听到飘荡的歌声,立刻又看到远处隔着重重城阙。夜深潭水随龙起波,河面秋风压着雁声。只有宋玉那样的才子,才会知道这位楚国的神灵名号。

注释:

字词注释:

  • 捧月:指捧起明月,象征追求美好事物。
  • 三更:指夜深时分,古代将夜分为五更,三更为深夜。
  •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是古代中国的情人节。
  • 飘迥路:飘荡的歌声从远方传来。
  • 隔重城:重重的城墙阻隔了视线。
  • 潭暮:傍晚的潭水。
  • 河秋:秋天的河流,意指秋天的景象。
  • 压雁声:秋风压着雁鸣的声音。
  • 宋玉:指古代著名的楚国诗人,因其才情而被后人歌颂。

典故解析:

  • 宋玉:是楚国著名的辞人,生活在战国时期,以其才情和哀怨的作品著称。提及宋玉,意味着诗人对楚地才子的仰慕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唐代著名诗人,与杜荀鹤并称“晚唐二杰”。他的诗风以细腻、含蓄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反思,尤其擅长咏物和咏史。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李商隐身处政局复杂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此诗抒发了他对美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空和河流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氛围,并通过意象的交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追忆。开篇“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将时间设定在深夜,暗示着孤独与思索。月亮和星星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美感,也引发了人们对爱情与理想的向往。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描绘了一种隔绝与追寻的情感。听到远方的歌声,却被重重城阙所隔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沉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提及宋玉,显然是在表达对才子的敬仰,传递出一种文化自觉与历史的认同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融为一体,展现了李商隐深邃的诗歌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捧月三更断:深夜捧着月亮,寓意追求理想的孤独与无奈。
  2. 藏星七夕明:七夕的星星闪亮,象征美好与希望。
  3. 才闻飘迥路:听到远方的歌声,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旋见隔重城:然而隔着重重城阙,暗示着距离与阻碍。
  5. 潭暮随龙起:傍晚的潭水随龙起波,寓意自然景象的变化。
  6. 河秋压雁声:秋天的河流压着雁声,渲染出一种凄凉氛围。
  7. 只应惟宋玉:只有宋玉这样的才子,才能理解这些情感。
  8. 知是楚神名:提及楚国的神明,表达诗人对文化的认同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捧月”比喻追求理想。
  • 拟人:如“河秋压雁声”,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情。
  • 对仗:如“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形成整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同时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思考,传递出一种感伤而又充满诗意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理想与追求。
  • 星星:象征希望与美好。
  • 潭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河流: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雁声:象征孤独与惆怅。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夕”是指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农历七月初七
    • D. 春节
  2. “潭暮随龙起”中的“龙”意指什么?

    • A. 真实的龙
    • B. 比喻自然的力量
    • C. 诗人自我
    • D. 文化的象征
  3.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指什么?

    • A. 一个地名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一种情感
    • D. 一种音乐形式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对比李商隐的《咏云》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涉及夜晚的意象,但李商隐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 梅花十绝 次韵陈料院 山樊 义鸡行 戏简王尉 即事十首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卧云庵 和三四弟韵 易地昭武去之日与家人集新作南门书水镜壁上盖十一月廿六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瓮器 日字旁的字 系铃解铃 门字框的字 卤字旁的字 湿挝挝 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泅戏 赤口烧城 齿字旁的字 坐立不安 面貌狰狞 嶂气 心慈手软 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房四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