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东阿王

《东阿王》

时间: 2025-07-27 08:03:14

诗句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3:14

原文展示:

东阿王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国事分明属灌均,
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
半为当时赋洛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国政的清晰与混乱,西陵的亡魂在深夜来访。君主无法真正成为天子,部分原因是受到当时赋予的洛神的影响。


注释:

  • 国事:国家的政事。
  • 灌均:指的是灌溉与均匀,象征治理的公平与明晰。
  • 西陵:古地名,指的是西陵地区,常与历史悲剧相关。
  • 魂断:灵魂断绝,形容死去。
  • 君王:统治者,皇帝。
  • 洛神:指的是《洛神赋》中描写的美丽神祇,象征美好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意象精美、情感细腻著称,常运用典故和隐喻,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国事日渐衰微,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东阿王》创作于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君主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东阿王》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与失落的时代。首句“国事分明属灌均”,直接点出了国政的混乱,暗示了当时政治的复杂与不公。而“西陵魂断夜来人”则通过对亡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对历史的追思,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英灵。接下来的“君王不得为天子”,则更进一步揭示了君主无法实现其理想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指责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现状。最后一句“半为当时赋洛神”,将美好与理想的神话与现实的悲剧对比,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李商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事分明属灌均:国家的政事清晰而又复杂,治理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国政。
  2. 西陵魂断夜来人:西陵的亡魂在夜晚来访,象征历史的悲剧与无奈。
  3. 君王不得为天子:君主无法真正成为天子,表达了对统治者不称职的批判。
  4. 半为当时赋洛神:部分原因归结为当时赋予的理想与美好,让人感到一种偏离现实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如“国事分明”和“魂断夜来人”。
  • 比喻:将君王的无奈比作不能成为天子的悲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李商隐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事:象征国家治理的复杂。
  • 西陵:象征历史的悲剧与逝去的英雄。
  • 魂断:象征逝去的灵魂与未能实现的理想。
  • 洛神:象征美好的理想与幻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国事分明属灌均”中的“灌均”指的是: A. 灌溉与均匀
    B. 国事与治理
    C. 亡魂与夜晚
    D. 君王与洛神

  2. 诗中提到“西陵”,它主要象征: A. 美好
    B. 悲剧
    C. 和谐
    D. 未来

  3. “君王不得为天子”表达了: A. 君主的权力
    B. 君主的无能
    C. 君主的理想
    D. 君主的成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商隐的《东阿王》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展现的是豪情壮志,而李商隐则是更深层的无奈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东阿王》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与主题。

相关查询

感秋五首 过临平二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刘平甫挽诗二首 饭罢散策遇细雨二首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省中直舍因敲新怀周元吉三首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晚望 清远峡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字旁的字 摩砺以须 俭开头的成语 幺字旁的字 津逮 邑字旁的字 雄才远略 折实 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诠才末学 絶恶 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兽聚鸟散 斗折蛇行 盐米 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