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37
北齐二首
作者: 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
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
更请君王猎一围。
一笑之间,国家可能就会倾覆,何必等到荆棘丛生才感到伤痛。小小的怜惜在夜里横卧着,已经向周军报告了晋阳的陷落。那巧妙的笑容足以敌过万军,倾城之美最在那戎装之下。晋阳已经陷落,休要再回首,恳请君王再去围猎一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李商隐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创作背景: 北齐时期国家动荡,诗人借古讽今,通过描写女子的美貌与国家的兴亡,表达对政治动乱及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
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展现了他对美与亡国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倾城之美与国破家亡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的悲凉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开篇一句“一笑相倾国便亡”,既是对美的讽刺,也是对历史的警示,指出了美貌在权力游戏中的脆弱和危险。接着“何劳荆棘始堪伤”,暗示了在国家危机面前,个人的痛苦显得微不足道。
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女子“玉体”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悲惨命运,仿佛在诉说着她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巧笑知堪敌万几”,不仅突出了女子的魅力,也暗示了她的笑容可能引发更大的战争与冲突。最后的“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传达出一种无奈与绝望,似乎在对即将到来的厄运表示无力回天。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李商隐通过对美与亡国的反思,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与亡国的思考,展现了李商隐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忧虑,揭示了美丽背后的悲剧和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倾国”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国家倾覆
B. 绝世美人
C. 战争
D. 自然灾害
“晋阳已陷休回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无奈与绝望
C. 复仇
D. 幸福
诗中“巧笑知堪敌万几”强调了什么?
A. 美丽的力量
B. 战争的残酷
C. 国家安全
D. 爱情的脆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杜甫在诗歌中都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李商隐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的苦难与现实的揭示。李商隐通过美的描绘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而杜甫则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展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 拥有玉体的小怜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 哪知甜甜的笑足以抵过君主日理万机,身穿戎装的冯淑妃在后主看来最是美丽。 晋阳已被攻陷远远抛在了后主脑后,冯淑妃请求后主再重新围猎一次。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jīng)棘(jí)始堪伤。“一笑”句:《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处“一笑相倾”之“倾”为倾倒、倾心之意,谓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小怜:即冯淑妃,北齐后主高纬宠妃。玉体横陈:指小怜进御。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zhuó)戎(róng)衣。万几:即万机,君王纷杂政务。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晋阳”二句:《北史·后妃传》载:“周师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从之。”所陷者系晋州平阳,非晋阳,作者一时误记。更杀一围,再围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