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6:45
有僧访我携诗卷,自说初成净照堂。
求得篇章书壁素,不论尘土渍衣黄。
故山别后成新岁,归梦春来绕旧房。
看取盈编定何益,客来无语但循墙。
有位和尚来访我,带着他刚写好的诗歌,自称是关于“净照堂”的。
他希望能把这些诗篇写在素净的墙壁上,无论墙上是否沾染了尘土和衣物的污垢。
自从分别故乡后,已经过了一年,新的一年又来了,春天的梦境似乎总是围绕着我旧居的房子。
看看这些诗集有什么用处,来客无言,只在墙边徘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净照堂”可能隐喻佛教的清净和明亮,表示一种宁静的生活境界。诗中提到的“故山”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倡导文人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苏辙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他对生活和故乡的思念。作为一位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文人,苏辙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当下静谧生活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和尚的到访,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开篇的“有僧访我携诗卷”,勾画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和尚带着自己的创作,象征着一种对佛教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创作的看法,尽管对墙壁的渍染表示不在意,反而显示出他对诗歌的珍视。故乡的思念通过“故山别后成新岁”的表达,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思绪的缠绕。同时,最后两句则强调了那种人来人往却又无言的情境,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内心的孤寂。整首诗在清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充分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诗歌创作的反思,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净照堂”代表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个诗集
C. 一种理想
答案: C
诗人对墙壁的污垢有什么态度?
A. 非常在意
B. 毫不在意
C. 有些担心
答案: B
诗中“归梦春来绕旧房”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到来
B. 梦回故乡
C. 旧房已经不存在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