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2:51
庭植不材柳,苑育能鸣鹤。
鼓枝游畦亩,栖钓一丘壑。
晨悦朝敷荣,夕乘南音客。
昼立薄游景,暮宿汉阴魄。
庇身荫王猷,罢蹇反幻迹。
在庭院中种植的不一定是有用的柳树,园中栖息的却是能鸣叫的仙鹤。
枝头敲打着鼓声,游荡于田间地头,栖息在钓鱼的丘壑之间。
清晨欢快地欣赏盛开的花朵,傍晚乘着南风而来的人客。
白天站在稀薄的游乐景致中,夜晚栖息在汉代的阴影中。
依靠着树荫庇护身心,经过疲惫后又回归幻影的足迹。
生僻字和词语的含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境,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梅陶,字孟简,号青丘,魏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怨诗行》创作于魏晋时期,作者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诗中展现了诗人渴望逃避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怨诗行》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庭植不材柳,苑育能鸣鹤”,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现实中有用与无用事物的思考。这种思考在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呈现,柳树虽然无用,但仙鹤的鸣叫则暗示了高洁与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诗中既有晨曦的欢快,又有夜晚的宁静,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个体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表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个性与情感。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中提到“苑育能鸣鹤”,鹤在这里象征什么?
A. 有用的东西
B. 高洁与理想
C. 沉闷与无聊
D. 单纯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晨悦朝敷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对美好生活的欣赏
C. 对历史的沉思
D. 对未来的恐惧
诗中“罢蹇反幻迹”中的“幻迹”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生活
B. 虚幻的足迹
C. 过去的经历
D. 理想的追求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对比,梅陶的《怨诗行》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理想社会的描绘。两者都反映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