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3:20
黄田道中 其二
作者: 王允皙 〔清代〕
险中谁着架山楼,
地望参差岂自由?
涧底长松无一语,
茆檐倾水与梳头。
在险峻的地方,谁能建起山上的楼阁?
居高望远,却又感到无比的束缚。
山涧底下的长松树默默无言,
茅屋的屋檐倾斜,水流下来就像在梳理头发。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隐含了对自由与束缚的哲理性思考。
作者介绍:王允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思想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困境的反思。
《黄田道中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险峻的山中,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压迫感。首句“险中谁着架山楼”便引出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谁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庇护所?这里的“山楼”象征着人们追求的理想与自由,但现实的“险中”却使这一切变得渺小而无力。
接下来的“地望参差岂自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感。在高处俯瞰,景色虽美,却感受到一种被束缚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表达,尽管身处优美的自然环境,内心却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涧底长松无一语”,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长松树在山涧底默默无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与人类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而“茆檐倾水与梳头”则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柔和,水流倾斜,仿佛在为茅屋梳理,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也让人意识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由与束缚的主题,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
诗词测试:
“险中谁着架山楼”中的“险”指什么?
“地望参差岂自由”中的“参差”意指:
诗中提到的“长松”象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允皙的诗与李白《庐山谣》相似,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哲理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王允皙则更加内敛和深沉。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