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6:47
书匡山老僧庵
筼筜红实好鸟语,
银髯瘦僧貌如祖。
香烟濛濛衣上聚,
冥心缥缈入铁圄。
白麏作梦枕藤屦,
东峰山媪贡瓜乳。
在匡山的老僧庵里,筼筜树上红色的果实,鸟儿在其中欢快地鸣叫;那位银髯的瘦僧,面容如同祖父一般慈祥。袍服上袅袅升起的香烟,似乎在聚集成雾;僧人心中冥想,飘渺如同被禁锢在铁的牢笼里。白麏在梦中,枕着藤制的鞋子,东峰的山姑送来瓜和奶。
贯休(830-912),唐代著名诗人、僧人,以其洒脱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贯休的诗歌多描写隐逸生活、佛教哲理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此诗作于贯休在匡山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自然的生动,又有僧人内心的宁静,反映了他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书匡山老僧庵》是一首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贯休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僧人的形象,传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描写筼筜果实的美丽和鸟儿的欢鸣,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位银髯瘦僧,他的外貌像极了慈祥的祖父,给人以亲切感。这里,僧人的形象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智慧与宁静。香烟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一切烦恼都在这袅袅香烟中消散。
诗的后半部分,白麏的梦境和东峰山姑的奉献,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梦境中的白麏象征着纯真与自由,而山姑送来的瓜乳则暗示着自然的恩赐。贯休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清新自然,意象丰富,透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内心的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僧人形象的塑造,贯休表达了对自由与智慧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红色果实是什么?
A. 桃子
B. 筼筜果
C. 樱桃
诗中“银髯瘦僧”的形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严肃
B. 慈祥
C. 怒气
“冥心缥缈入铁圄”中的“铁圄”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