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2:23
题弘顗三藏院
作者: 贯休 〔唐代〕
仪清态淡雕琼瑰,
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
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塞,
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
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
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
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
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
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
碧海含空日初曙。
这首诗描绘了三藏院的清幽与庄严。诗中提到的“仪清态淡雕琼瑰”,表现出院内的雅致与宁静;“卷帘潇洒无尘埃”,则展现了没有尘埃的整洁氛围。接着提到“岳茶如乳庭花开”,形象地描绘出茶的清香如同乳汁,花朵盛开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信心弟子们来此修行,显得格外虔诚。
随后,诗人提到灌顶坛的庄重,以及自己三十年的修行经历,感到被束缚的苦楚。梵僧在梦中传授的微言大义,以及“雪岭白牛”所代表的深厚力量,表现出深刻的修行体验。
水精和香炉的意象,象征着佛教的净化和供奉,红莲花舌则暗示着智慧的启迪。初听音乐时,宛如置身于宝楼阁,随后又如同听到了魔王宫殿的响声,展现出音乐的力量与魔力。
最后,诗人通过“四音俱作”来表现音乐的和谐美,然而“爱河浊浪却倒流”,却又揭示出人间的无常和纷扰。结尾“碧海含空日初曙”,则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无限可能。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号贯休,生于浙江,晚年住在福建。他以禅宗诗闻名,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时期,许多诗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贯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三藏院的敬仰与对修行生活的思考。
贯休的《题弘顗三藏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修行过程的艰辛。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院中,感受到清风拂面,心境渐渐淡泊。诗人在描绘环境时,并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透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信心弟子时时来”的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修行者对真理的渴求与追寻。接下来的描述,诗人以“灌顶坛严伸塞”来形容修行的庄重与严谨,同时透出对三十年修行的反思,苦与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理思考。
在音乐的描写部分,贯休巧妙地将声音的美与人间的喧嚣结合,初听时的美妙与随后的沉重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世事的深刻感悟。诗的最后,随着“碧海含空日初曙”,展现出一种光明的未来,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多么复杂与浑浊,总有希望的曙光在前方等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与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贯休的《题弘顗三藏院》主要描绘了什么地方?
诗中的“岳茶”指的是什么?
“四音俱作清且柔”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