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16
独愁(一作独怨,一作赠韩愈)
作者: 孟郊
前日远别离,
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
晓卧半床月。
常恐百虫鸣,
使我芳草歇。
我前几天与你离别,
昨天就感到白发苍苍。
若想知道我千里之外的情思,
请看我清晨独卧,床上只映着一轮明月。
我常常害怕夜里虫鸣声,
让我心中的芳草就此凋谢。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浪淘,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晚年迁居长安。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悲切的情感著称。孟郊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因离别而生出愁苦,表现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孟郊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深邃的心理状态。
《独愁》是孟郊情感深沉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绪,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开篇以“前日远别离”引入,直接点明离别的主题,接着用“昨日生白发”表达了因思念而感到的苍老与无奈,凸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痛苦。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两句,诗人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夜晚的明月,显示出孤独而又清醒的意识。明月映照在床上,象征着诗人在孤寂中对往事的追忆,诗人渴望通过明月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以虫鸣为意象,表现出夜晚的孤寂和对美好情感的惧怕。虫鸣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悲伤,这种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恐惧,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充分体现了孟郊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及内心痛苦的深刻理解。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得以充分展现。
诗中“前日远别离”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B.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C. 诗人对离别的快乐
答案:A
“晓卧半床月”中的“半床月”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忙碌
B. 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C. 诗人的快乐时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百虫鸣”反映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兴奋
B. 安静
C. 孤独与焦虑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