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9
赠冒巢民先生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当年镫火隔江繁,
回首秦淮合断魂。
十队宝刀春结客,
三更银甲夜开尊。
乱余城郭雕龙散,
愁里江山战马屯。
今日凄凉依父执,
乌衣子弟几家存。
当年江边的灯火辉煌,而今却已隔江而望,回首秦淮河,思绪万千,令人伤感。十队宝刀的客人春天聚集,三更时分,银甲的将军开启酒杯。战乱之后,城郭破败,雕龙的建筑早已散落,心中愁苦,江山满是战马聚屯。如今的凄凉景象,让我想起父亲的教导,曾经的乌衣巷里,如今能存活的子弟又有几个呢?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文洙,号澄清,清代诗人,擅长诗、词、曲,尤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风光,表达离愁别绪,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境遇的感慨。战乱使得原本繁华的城市变得凄凉,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历史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赠冒巢民先生》是一首感怀历史与个人命运的诗作,诗人以秦淮河为背景,通过对当年繁华的回忆,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悲惨现实。首联的“镫火隔江繁”描绘了昔日辉煌的灯火,暗示着曾经的热闹与活力,与后面的回首“合断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怀旧与失落。
中间几句通过描写春天的聚会和夜晚的宴饮,展现了当时的士人风采,然而“乱余城郭雕龙散”则突显了战乱后城市的破败与繁华的幻灭,愁苦的情感在此愈发加深。最后两句提到乌衣子弟的凋零,既是对昔日荣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整首诗情感浓烈,意象鲜明,饱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发人深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表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镫火”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惋惜?
“乌衣子弟几家存”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