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22
老恨
作者:孟郊 〔唐代〕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
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
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诗人没有儿女来传承自己的文字,年纪渐长,心中多有忧愁与感伤。有时在床上吟诵,却连枕席都不能理解他的心声。就像微小的蚂蚁一样,生活的琐碎和疾病都让他感到清冷。小事与大事都难以辨识,唯有自然的天性仍然灵动。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号天池。他以“苦吟”闻名,作品多描绘个人的孤独与苦闷,风格清新、质朴。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老恨》创作于孟郊晚年,诗人面临生活的种种困境,心中感慨万千。正值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的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相互交织,形成了他特有的诗歌风格。
《老恨》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以“无子”开篇,直接道出了自己在年老时的孤独与无奈,抒发出对家庭、对生命的失落感。诗中“老吟多飘零”更是体现了诗人对往日青春的怀念与现实的无情。孟郊通过对床前吟诵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沮丧,连最亲近的枕席都无法理解他的心声,反映出深切的孤独感。
接着,诗人以“斗蚁甚微细”描绘生活的琐碎,暗示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会让人感到压迫和疲惫。而“病闻亦清泠”则揭示了诗人身心的脆弱与对生活的无奈,病痛的折磨让他对生活的感知愈发清晰,但又无力改变。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则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尽管生活琐事繁杂,诗人仍然坚持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渴望。
《老恨》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存在的困惑。诗人在面对生活的琐碎与病痛时,仍然保持着对生命本质的探求,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灵性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无子”指的是什么?
“斗蚁甚微细”中,斗蚁象征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以上内容涵盖了《老恨》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