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池上亭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池上亭》

时间: 2025-04-29 17:30:49

诗句

临池构杏梁,待客归烟塘。

水上褰帘好,莲开杜若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30:49

原文展示:

临池构杏梁,待客归烟塘。
水上褰帘好,莲开杜若香。

白话文翻译:

在池边搭建了杏木的梁架,静静等待客人从烟雾弥漫的塘边归来。
水面上轻轻掀起帘子,莲花盛开,杜若散发着幽香。

注释:

  • 临池:临近池塘。
  • 构杏梁:搭建杏木的梁架。
  • 待客:等待客人。
  • 归烟塘:烟塘指的是有烟雾晨雾的塘边。
  • 褰帘:掀起帘子。
  • :莲花。
  • 杜若:一种香草,常用于水边,具有芳香。

典故解析:

“临池”与“水上褰帘”意象结合,展现了一个优雅宁静的环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追求。杜若的香气常与美好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起(约842年-约897年),字仲明,唐代诗人,主要以诗歌见长,擅长描写山水自然和人情世态。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游历至某个池塘时,因环境优美,忍不住写下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客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池上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杏木的梁架、烟雾缭绕的塘水、盛开的莲花、散发香气的杜若。这幅画面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诗中“待客”二字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期待。整体意境清新而雅致,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诗歌的语言朴素而富有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情的温暖,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临池构杏梁”:描述诗人坐在池边,搭建了一个杏木的亭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待客归烟塘”:表达了诗人期待朋友归来的心情,烟塘的描写则增添了神秘与柔和的气氛。
    • “水上褰帘好”:水面上轻轻掀起的帘子,似乎在引导着客人的到来,寓意着心灵的开放。
    • “莲开杜若香”:这一句将自然景色与香气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的结构对称,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杏梁、烟塘、莲花、杜若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杏梁:象征着温暖、亲切的家居环境。
  • 烟塘:代表着神秘、宁静的自然氛围。
  • 莲花:象征着纯洁美好,常与高洁的品质相联系。
  • 杜若:芳香的植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烟塘”指的是什么?

    • A. 烟雾弥漫的水塘
    • B. 烟雾缭绕的山谷
    • C. 烟草种植的地方
  2. 诗人期待客人来访的情感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 A. 临池构杏梁
    • B. 待客归烟塘
    • C. 莲开杜若香
  3. 诗中提到的“杜若”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香草
    • C. 一种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的幽静与诗人的闲适,和钱起的《池上亭》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2. 孟浩然的《春晓》强调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独游东园 秋怀十首 其七 腊日晚步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 十月二十二日晚 其二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腊月殊有春意二首 其一 冬怀三首 纳凉 和慎思与文潜无咎对榻夜话达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腾结尾的成语 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习慢 按兵束甲 钳马衔枚 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私隙 透子 包含腴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毋庸置议 建之底的字 东阁待贤 能底 双足重茧 僻径 饱结尾的成语 巾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