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2:0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04:23
古离别
权德舆 〔唐代〕
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
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
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
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
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
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
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
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
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
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
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
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
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
特此别后心,宁及未见时。
则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
报君未别后,别后当自知。
人生在天地之间,像是七马奔腾般匆匆而过。
短暂的生命本就有限,为什么还要经历生离死别呢?
身处于人世之间,正是人性日渐衰退的时刻。
在是非纷扰的万千境地中,情感与尘世愈加交织。
出门的事情何曾常在,短暂的分别也难以预测。
我无奈地叹息流逝的光阴,唯有悠然的山坡作为界限。
尽情享受这最后的欢聚,华丽的酒杯在脚前相聚。
鸡鸣东方天色渐亮,早已准备好启程。
想要离开却难以迈步,想要留下却难以开口。
两情无奈分离,思念此刻又何必在意。
天明时分已远去,寂静中人们各自回归。
进门后再上堂,恍惚中生出疑虑。
走过曾经游玩的地方,仍然说着彼此的陪伴。
但见物事或临近,反而觉得来得何其缓慢。
最终才知道,昨日的欢愉,正是今日的悲伤。
特别是分别后的心情,宁可不曾相见。
于是才明白,交情的疏远,久而久之便难以维持。
我想告诉你,未曾分离之前,分开后自会明白。
权德舆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59年,卒于公元818年。他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以咏怀诗和边塞诗闻名,受到后世的推崇。
《古离别》创作于权德舆平生经历了多次离别之后,表达对人生无常与离别苦楚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古离别》是一首关于离别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开篇以“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引入,带出人生的匆忙和短暂,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流逝感。接着,诗人通过“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对生离死别的无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不断交织着“是非千万境”和“杳霭情尘滋”,让人感受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了离别的场景,从“冉冉叹流景”到“尽此一夕欢”,表现出离别前的欢乐与短暂。而最后的“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则是对离别真谛的深刻领悟。整首诗不仅有着浓厚的感伤情绪,也展现了对友情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它不仅是对过去欢聚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离别的无奈与接受,展现了人对情感的珍视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中“人生天地间”的意思是指什么?
A. 生活的艰难
B. 人生的短暂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D. 离别的悲伤
诗中“冉冉叹流景”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快速流逝的光阴
B. 对未来的期待
C. 深切的离别痛苦
D. 对往事的怀念
在诗中,作者如何看待离别?
A. 自然的规律
B. 难以避免的痛苦
C. 不值得悲伤
D. 生活的一部分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惋惜与不舍,通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权德舆的《古离别》则更多地沉浸在对离别无奈的感慨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悲凉情绪。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离别的多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