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崔山人草堂

《题崔山人草堂》

时间: 2025-05-02 08:16:14

诗句

竹径茆堂接洞天,闲时麈尾濑春泉。

世人车马不知处,时有归云到枕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14

原文展示:

竹径茆堂接洞天,
闲时麈尾濑春泉。
世人车马不知处,
时有归云到枕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于竹林间的草堂,通向神秘的洞天。诗人闲暇时用羽毛扇子轻拂着春天的泉水。世俗的车马在此地都找不到踪影,偶尔有云彩归来,就如同在梦中来到枕边。

注释:

  1. 竹径:竹子的小路,通往隐秘的地方。
  2. 茆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子,这里指的是简陋的居所。
  3. 洞天:指的是自然的幽静之处,寓意如仙境般的地方。
  4. 麈尾:古代用来扇风的羽毛,诗中指用作轻拂的工具。
  5. 濑春泉:春天流动的泉水,象征着生机与清新。
  6. 归云:返回的云彩,暗指闲适的生活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字仲殊,号寅卿,祖籍河南,晚年隐居于长安。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权德舆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喧嚣的避离。

诗歌鉴赏:

《题崔山人草堂》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的前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竹林小径与茅草堂的和谐景象,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宁静的所在。竹子的挺拔和茅草的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自然的多样性和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后两句则转向世俗与隐逸的对比,诗人以“世人车马不知处”反映出隐居生活的与世隔绝,突显了他对世俗繁杂的排斥与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而“时有归云到枕边”则以富有诗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仿佛云彩是他隐居生活的伴侣,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具体的自然描写,又透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邃的启示与思索。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竹径茆堂接洞天:描绘了通向自然幽境的小径和简朴的居所,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 闲时麈尾濑春泉:展现了诗人闲暇时的自在与对自然的亲近。
    • 世人车马不知处:强调隐居生活的独特与世俗的远离。
    • 时有归云到枕边:描绘了归云的轻盈,暗示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灵动与安宁。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逸生活比作“归云”,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感。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

意象分析:

  1. 竹径:象征着清幽、宁静的生活。
  2. 茆堂:代表着简单、朴素的隐居生活。
  3. 洞天:暗喻人心安宁、归隐自得的境地。
  4. 春泉: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5. 归云:象征着自由、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茆堂”指的是:

    • A. 豪华的房子
    • B. 用茅草搭建的简单居所
    • C. 一座庙宇
  2. 诗人闲时用来扇风的工具是:

    • A. 扇子
    • B. 麈尾
    • C. 手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

    • A. 对世俗繁华的追求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权德舆的《题崔山人草堂》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更注重风景的宏观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相关查询

边上·戍楼吹角起 江城子 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 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 所思·空塘水碧春 南歌子·岸柳拖烟绿 满宫花·花正芳 女冠子·露花烟草 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 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片字旁的字 结驷连镳 悰緖 烹犬藏弓 金碧辉映 对比度 公听并观 北货 黽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矫世励俗 包含茗的词语有哪些 岁道 街谈巷谚 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