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05
登兰溪亭
作者: 赵鼎 〔宋代〕
帆落溪风转,山明雾雨收。
登临本乘兴,惝恍却生愁。
独雁竟安往,潜鱼不可求。
何年定归计,复此过扁舟。
帆船停泊在溪边,微风轻轻吹动,山峦在雨雾中显得清晰。
我登上亭子本是为了兴致,但却感到恍惚而忧愁。
孤雁究竟飞向何方,水中潜藏的鱼也难以寻觅。
何年才能确定归期,再次经过这扁舟呢?
该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孤雁”和“潜鱼”可以理解为孤独和难以捉摸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作者介绍:
赵鼎(公元1080年-公元1160年),字孟頫,号惭愧,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鼎的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忧愁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登兰溪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舟帆停泊、溪风轻拂的宁静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愁苦逐渐浮现。诗中“惝恍却生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受,更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仿佛是在美好的自然中,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烦恼。
“独雁竟安往,潜鱼不可求”两句,诗人用孤雁和潜鱼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无奈,雁的去处和鱼的藏身都无法捉摸,象征了人生的迷茫与无常。最后的“何年定归计”更是点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对归属的渴望,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绘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孤独、迷茫和对归属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测试:
诗中“帆落溪风转”描绘了什么场景?
“独雁竟安往”中的“独雁”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和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但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