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走索

《走索》

时间: 2025-07-30 12:32:35

诗句

伎儿欲誇众,喜占衢路交。

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

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参差有万一,齑粉安可逃。

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2:32:35

走索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伎儿欲誇众,喜占衢路交。
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
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参差有万一,齑粉安可逃。
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白话文翻译:

乐师们想要炫耀,喜欢占据繁华的十字路口。
他们的绳索不怕拉得长,棍子不怕绑得高。
空中飞来飞去,灵巧如同飞猱。
但是走得慢一点,就会碰到困难,
细微的事情也难以逃脱。
微薄的金钱无法握住,人生轻如鸿毛。
只是旁观者觉得好,偶然称赞几句。
岂知道那些从事此道的人,
其实处境危险而且辛劳。

注释:

  • 伎儿: 指乐师或杂技表演者。
  • 衢路交: 指十字路口,象征繁华热闹的地方。
  • 系组: 指捆绑的绳索。
  • 倒絓: 指倒挂的状态,形容不顺利。
  • 秋毫: 指鸟类细小的羽毛,形容微小之物。
  • 钱刀: 旧时的一种计量金钱的单位,这里形容财富微薄。
  • 曹偶: 指偶然的机会或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其诗词风格简练、严谨,常以历史和社会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表演艺术的复杂态度。诗中通过乐师的表演,隐喻了社会中的竞争与艰辛,揭示了表面光鲜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危险。

诗歌鉴赏:

《走索》通过对乐师表演的描写,反映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矛盾。乐师们在繁华的街道上展示技艺,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承载着许多辛苦与风险。诗中反复提到的“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形象地表现了艺术追求的极致与执着,然而在“却行欠肤寸”的描绘下,突显了艺术之路的艰难。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乐师的同情,也对观众的浅薄与无知提出了质疑。

诗中使用了比喻与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更加生动和形象。尤其是“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通过对比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与财富的脆弱。诗的结尾以“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点题,深刻揭示了社会对艺术从业者的不理解与低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伎儿欲誇众,喜占衢路交: 乐师们希望在繁华的十字路口展现自我,渴望得到人们的注意与赞誉。
    2. 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他们在表演中不怕绳索拉得长、不怕棍子绑得高,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
    3.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 表演者在空中飞舞,灵活自如,像飞猱一样。
    4. 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然而一旦出现失误,微小的差错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 参差有万一,齑粉安可逃: 表演中稍有差池,细小的事情也难以躲避。
    6. 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财富微薄,人生如鸿毛般轻。
    7.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旁观者只是偶尔称赞,实际上并不了解表演者的辛苦。
    8. 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他们不知道,真正从事这一行的人,背后承受着危险与劳累。
  • 修辞手法:

    • 比喻: “巧捷如飞猱”,比喻表演者的灵活。
    • 对仗: 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乐师表演的观察,反映了艺术与生活的现实和矛盾,揭示了人们对艺术从业者的不理解和忽视,强调了他们背后的辛苦与付出。

意象分析:

  • 乐师: 代表艺术从业者,象征着追求艺术的人。
  • 十字路口: 象征繁华与竞争,反映社会的热闹与喧嚣。
  • 绳索与棍子: 象征着艺术追求的工具,体现不断努力与攀登的精神。
  • 秋毫: 象征细小之物,暗示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与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伎儿”指的是哪类人?

    • A. 学者
    • B. 乐师
    • C. 商人
    • D. 农民
  2. “钱刀不盈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财富充足
    • B. 财富微薄
    • C. 财富无用
    • D. 财富丰盈
  3. 诗中说“岂知从事者”,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 A. 大家都很关心
    • B. 旁观者的无知
    • C. 所有人都理解
    • D. 这是不重要的事情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丽人行》同样描绘了艺术表演者的生活,通过对比,杜甫侧重于对美的讴歌,而司马光则更关注表演者背后的艰辛与社会的漠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郎归(茶词) 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戏题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南安岩主大严禅师真赞 写真自赞五首 题苏若兰回文锦诗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遗文逸句 包含鼋的词语有哪些 气字旁的字 太和汤 缶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包含噶的词语有哪些 木索 手字旁的字 灰头草面 炜耀 退军 翻黄倒皁 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支床迭屋 镂骨铭心 无平不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