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2: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05:28
送杨炼师却归贞浩岩
作者:罗隐 〔唐代〕
宦途不复更经营,
归去东南任意行。
别后几回思会面,
到来相见似前生。
久居竹盖知勤苦,
旧业莲峰想变更。
为谢佯狂吴道士,
耳中时有铁船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杨炼师,感慨人生的变化和归隐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在官场上的经历再也不想继续,决定回到东南,随心所欲地生活。在分别后,几次想念相会,到再见时却如同前世重逢。长期居于竹林之中,体会到辛勤的苦楚,心中对旧业的莲峰也生出变更的念头。特别感谢那位假装疯狂的吴道士,因为他耳边时常响起铁船的声音,似乎暗示着世事的变迁。
作者介绍:罗隐,唐代诗人,字景纯,号惭愧,晚号隐君。生于官宦之家,因屡遭宦海沉浮,最终选择隐居,诗风清新高远,关注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归隐的渴望,恰逢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友人的送别抒发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的方式,句式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中通过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开篇“宦途不复更经营”,直接表明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失望与无奈,紧接着的“归去东南任意行”则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渴望。
中间几句“别后几回思会面,到来相见似前生”,不仅描绘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也隐含着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重逢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沉。后续“久居竹盖知勤苦”则是对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既有对辛勤劳作的自省,也让人感受到安静生活中潜藏的苦闷。
结尾的“为谢佯狂吴道士,耳中时有铁船声”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意象,吴道士的狂态与铁船声交织在一起,似乎暗示着世俗与隐逸之间的冲突与和谐。整个诗作在情感上跌宕起伏,既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也有对人生选择的深思,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归隐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罗隐在诗中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继续经营
B. 厌倦
C. 满意
D. 忽视
“耳中时有铁船声”中的“铁船声”主要象征:
A. 内心的宁静
B. 世俗的变迁
C. 自然的声音
D. 友人的问候
诗中提到的“吴道士”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A. 聪明
B. 疯狂
C. 冷静
D.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