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4:46
寂寂荒坟一水滨,
芦洲绝岛自相亲。
青娥已落淮边月,
白骨甘为泉下尘。
原上荻花飘素发,
道傍菰叶碎罗巾。
虽然寂寞千秋魄,
犹是韩侯旧主人。
在寂寥的荒坟旁,水波轻轻荡漾,
芦苇洲和孤岛彼此相依。
青色的娥眉已在淮水边的月光下消逝,
白骨宁愿化作泉下的尘土。
原野上的荻花随风飘扬,仿佛是白发,
路旁的菰叶像破碎的罗巾。
尽管孤寂的魂魄千秋万载,
我仍旧是韩侯的旧主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韩侯”,可能暗指诗人与韩愈的友谊,反映出对旧友的追思和怀念。此外,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水、芦苇、荻花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无常。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字耽,号孟郊,浙江人。罗隐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常常渗透着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漂母冢》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通过描绘荒凉的墓地,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感慨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荒凉景象,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漂母冢》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荒坟、芦洲、白骨等意象的描绘,传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回忆与无奈。开头的“寂寂荒坟一水滨”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氛围,水的流动与坟墓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生与死的无情交替。
“青娥已落淮边月”,这一句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青娥的落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白骨甘为泉下尘”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白骨愿意化为尘土,回归自然,这种想法既是对死亡的接受,也是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后半部分“原上荻花飘素发,道傍菰叶碎罗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用荻花的飘荡和菰叶的破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形成了与前半部分的呼应。最后一句“虽然寂寞千秋魄,犹是韩侯旧主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映现出深厚的友谊,即使身处寂寞,仍然心系旧主,表达了一种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悲凉与思考,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荒坟、白骨以及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以及对逝去生命的追忆。诗人以自然为媒介,反映出人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娥”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老人
C. 自然景象
D. 花草
“白骨甘为泉下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态度是?
A. 恐惧
B. 超然
C. 悲伤
D. 迷茫
诗中提到的“韩侯”是谁的象征?
A. 诗人的朋友
B. 亡灵
C. 自然
D. 亲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漂母冢》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