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韦判官归蓟门

《送韦判官归蓟门》

时间: 2025-05-04 03:23:39

诗句

桑乾归路远,闻说亦愁人。

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

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

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39

原文展示:

送韦判官归蓟门 于鹄 〔唐代〕 桑乾归路远,闻说亦愁人。 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 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 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韦判官要返回遥远的蓟门,归途如同桑乾河一般遥远,听说这样的旅途也让人感到忧愁。那里常年有雪,即使在夏天也不融化,春天来临时却没有花朵开放。在云外的营地生火,月光下收马时扬起的尘土。白发苍苍的军人,依旧身着青衫,未曾离开过军旅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桑乾:指桑乾河,位于今河北省,这里用以形容归途遥远。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下营:指军队的营地。
  • 云外火:形容营火高耸入云。
  • 收马月中尘:指在月光下收马时扬起的尘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军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于鹄为送别韦判官归蓟门而作,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军人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军人生活的感慨。诗中“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一句,既描绘了边塞的严酷气候,也隐喻了军人生活的单调与艰辛。而“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则进一步强调了军人一生的忠诚与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桑乾归路远”,直接点明归途的遥远,为全诗奠定了忧愁的基调。
  • 次句“闻说亦愁人”,通过“闻说”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忧虑。
  • 第三、四句“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边塞的严酷气候,同时也隐喻了军人生活的单调与艰辛。
  • 第五、六句“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现了军人的生活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 末句“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通过“白首”与“青衫”的对比,强调了军人一生的忠诚与坚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中的气候对比,以及“白首”与“青衫”的对比。
  • 具象描写:如“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中的具体场景描写。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环境和军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忧虑和对军人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军人忠诚与坚守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乾:归途的遥远。
  • 雪:边塞的严酷气候。
  • 花:春天的缺失,生活的单调。
  • 云外火:军营的孤寂与高远。
  • 月中尘:军人的辛劳与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桑乾归路远”中的“桑乾”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 B. 一座山 C. 一个地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2. 诗中“有雪常经夏”描绘了什么样的气候特点? A. 温暖 B. 湿润 C. 严寒 D. 干燥 答案:C

  3. 诗中“白首从戎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自豪 D. 无奈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人的生活状态。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孤寂。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于鹄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军人生活的具体描绘,而王昌龄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边塞风光的宏观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唐代边塞诗,有助于深入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相关查询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洞庭阻风 东城桂三首 桃源忆故人·暮春 与余生书 阆水歌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白云谣 溪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奔走相告 好施乐善 支字旁的字 生不如死 而字旁的字 笔削褒贬 辱殆 酉字旁的字 闹嚣 走脱 潜移默夺 辵字旁的字 故态复作 犬字旁的字 反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