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古挽歌 其四

《古挽歌 其四》

时间: 2025-07-27 22:45:36

诗句

阴风吹黄蒿,挽歌度秋水。

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5:36

原文展示:

古挽歌 其四 于鹄 〔唐代〕 阴风吹黄蒿,挽歌度秋水。 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

白话文翻译:

阴冷的风吹动着黄蒿,挽歌声穿过秋天的水面。 送葬的车马返回城中,只有孤零零的坟墓在明亮的月光下。

注释:

  • 阴风:指冷风,常用来形容凄凉的气氛。
  • 黄蒿:一种野草,常用来象征荒凉或死亡。
  • 挽歌:送葬时唱的哀歌。
  • 秋水:秋天的水面,这里可能指河流或湖泊。
  • 孤坟:单独的坟墓,指死者安息之地。
  • 月明:明亮的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抒情见长。这首《古挽歌》其四,是他在送葬场合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参加完葬礼后,目睹送葬队伍返回城中,而孤坟留在月光下的情景,感慨生死离别,遂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阴风、黄蒿、挽歌、秋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诗中的“阴风吹黄蒿”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荒凉,也象征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挽歌度秋水”则进一步加深了哀悼的情感,挽歌穿过秋水,仿佛将哀思传递给了远方。后两句“车马却归城,孤坟月明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车马归城,象征着生者的回归,而孤坟在月光下,则是死者永恒的安息之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生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风吹黄蒿:阴风象征着凄凉,黄蒿则是荒凉的象征,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2. 挽歌度秋水:挽歌是送葬时的哀歌,秋水则增添了哀伤的色彩,挽歌穿过秋水,象征着哀思的传递。
  3. 车马却归城:车马返回城中,意味着生者的回归,与死者的孤坟形成对比。
  4. 孤坟月明里:孤坟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月光则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永恒的意味。

修辞手法:

  • 象征:黄蒿象征荒凉,阴风象征凄凉,挽歌象征哀悼。
  • 对比:车马归城与孤坟月明形成对比,突出了生死的差异。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送葬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感慨和对逝者的哀悼。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强化了生死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永恒。

意象分析:

  • 阴风:凄凉的象征。
  • 黄蒿:荒凉的象征。
  • 挽歌:哀悼的象征。
  • 秋水:哀伤的象征。
  • 孤坟:死亡的象征。
  • 月明:宁静和永恒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蒿”象征什么? A. 荒凉 B. 繁荣 C. 希望 D. 喜悦

  2. “挽歌度秋水”中的“挽歌”是指什么? A. 婚礼歌曲 B. 送葬歌曲 C. 庆典歌曲 D. 节日歌曲

  3. 诗中的“孤坟月明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宁静 C. 哀伤 D. 希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的倡导。
  • 杜甫《石壕吏》:通过对战乱中百姓苦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

诗词对比:

  • 于鹄的《古挽歌》其四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生死和离别的主题,但于鹄的诗更侧重于哀悼和感慨,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于鹄诗歌的背景和风格。

相关查询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 夕次蔡阳馆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 荆门上张丞相 下赣石 凉州词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寻天台山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谦率 两利俱存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包含始的词语有哪些 吞凤之才 三点水的字 血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擐甲执锐 丑诞 施恩布德 隐戾 同字框的字 观机而动 马字旁的字 夜结尾的成语 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咧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